,這些風燁自己還能琢磨琢磨。而最根本問題是種子來源,五穀去哪找?有益的植物怎麼來?等等一系列問題就擺在眼前。
神農嘗百草才知道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風燁又怎麼去辨認,難道學習神農去嘗百草?好吧,的確風燁也是這麼做的。透過後世的一些手段,類似於sè彩氣味等等來辨別植物是否具備毒xìng。並且先由動物試嘗,在推行到整個部落。不過燧人部落周圍都是高大的樹木,成長極為緩慢,那種具備種植價值的,一年一熟的作物風燁並沒有碰到。再加上這是洪荒啊,那些植物天長地久便會成jīng了,怎麼可能被你吃了,到時候是你吃它還是它吃你也是個問題。所以種植在目前行不通。
狩獵到最後會衍生出馴養獵物,也就是家畜,但是現在連吃都吃不飽,怎麼有閒工夫去馴養獵物?而且馴養可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那些兇獸野xìng不除,便是要馴養還要專門找人看守。但是現在部落那裡有多餘的人手?於是這條路也pass既然不能從根本上進行解決。那麼就只能提高效率了。
採集透過合理的分工採集來提高效率。提高武器的殺傷力來捕獲獵物是風燁僅能想道的辦法。而就是如此,那些比較超出時代的技術也不敢流傳,生怕引起蝴蝶效應。
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了,燧人部落的環境也漸漸改善。總算不會有人餓死了。
說道時間就不得不提一句。在這個時代是沒有什麼時間的專門計算方法,時辰,小時,月曆統統沒有,最多是把一次rì月交替,稱之為天,然後三百六十天被稱作一年。在燧人部落專門有兩位老者拿著繫繩在計算時間,每過一天便會在繩子上打個結,這種方法被稱作結繩記事,也是古人用來計時記事的方法。
但是這種方法極為麻煩。這個時代的工藝自然比不上後世,所做出的麻繩自然質量好不到哪去,用來結繩打結最多幾十個罷了。雖然也有著所謂的年繩,據說可以一口氣打上三百六十個繩結。但是不好搬運啊。再加上這個時代用的是樹皮做的麻繩,怕火怕蟲怕腐,極難儲存。
於是風燁就想出了一種替代方法,那便是符號!利用符號代表事件時間刻在石頭上,總比用繩子方便。而且要是記事的話還可以將事件畫出來作為壁畫,自然比用繩子要好多了。
在後世,符號被譽作人類文字的萌芽,而且風燁改良的結繩記事的方法,使人類文明前進了一步,自然有著莫大功德。眼見於此,風燁曾經興奮的想要直接創造出屬於人族的文字,但是糾結了幾天始終不敢下筆。
一方面是懼怕傳說中的天罰,傳聞當年史皇倉頡造字的時候鬼哭神嚎驚天動地。風燁不是倉頡也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天知道,他要是造出文字到底可不可行。而另一方面也是用不到!文字的誕生與其說是倉頡憑空生有,自己創造出來。倒不如說是,將前人記錄下來的符號進行總結,形成了一套具體標準的文字雛形。
而且人口也是一大要素。想想看,單單是兩個人的話,交流溝通只要說話就是了。但是隨著人越來越多才會想到將思想,事件等等記錄下來。而燧人部落說白了也才千人左右。也沒什麼需要用文字來記錄的,口口傳承就行了。
說白了,文字是在文明的火花碰撞到一定程度才會隨之誕生的。也就是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的。現在即便創造出來了也未必有多少功德。因為不需要!
現在人族為了飢飽在奮鬥,連物質文明都無法保障,如何談論jīng神文明?所以那文字還是交給史皇倉頡吧。
風燁當首領六十年雖然沒做什麼演八卦,定人倫那些著名的功績。但是整個部落在他的領導下總算是沒有衰敗下去。雖然那些老人所分到的食物仍然很少,但總不至於要去自殺了。看到部落在自己的領導下rì漸繁榮,終於不再為吃喝發愁,風燁的誓願初步完成。
於是風燁又開始想著修道成仙了。在培養繼承人將首領之位傳下之後,風燁便在燧人部落不遠處的一個山洞,安心修煉。但是到底是新晉首領,諸多老人不怎麼服從便有了剛開始那一出。
第三章元神
風燁將眾人掃下山去,自己便回到山洞裡,繼續打坐修煉。
這座山洞,離燧人部落不遠也在圖騰光罩的保護範圍內,畢竟以風燁現在的修行出了部落圖騰保護範圍也是一個死字。
風燁之所以有著自己修煉的把握主要還是來自一塊龍骨。
在這個神話時代,龍骨可不是後世所說的那種中藥藥材,而是真龍神龍的骸骨。
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