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的權利和責任機制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權利主體特性不同。個人經商在交易中憑籍的是個人信用,而企業則是基於法人組織的組織信用,兩種信用的公信力顯然是不相同的。

我們知道,社會生活中人際信用是極為重要的,包含的是人際間權利與義務的利益關係。這個信用有兩層含義,一就是“守規矩”,具有遵守規則的德操;二是履約能力,具有遵守規則的資源基礎。生意人沒有信用就會沒有交易對方,信用逾高交易對方逾多。一般人際關係規律顯示,法人信用總是一個多人機制,尤其規模較大的法人,其信用穩定程度從法理上一般大於個人信用。中國俗語“一人為私,兩人為公”反映的也就是這個規律。正因為“兩人為公”,所以一般企業大多稱之為“公司”,取公共主持之意。所以,鑑於企業經營特性需要,企業必須是一個法人組織。這個組織從確立那天開始,就由一定的社會公眾權力機構確認了的,有籍可循。

世界各國對企業法人組織的確立都有著成套的審批、核查、註冊程式,對企業法人必須具備的場地、資金、財產、技術、發起人數以及內部責任人等構成元素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主要就是為確保企業具有足夠的民事行為能力,確保企業公信力的資源基礎。由於企業法人資格總是由一定的公權力機構所確認的,所以,企業公信力事實上仍然有著公權力機構公信力延伸的意味。

“法人”概念的確立是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法理認識突破,標誌著社會公眾對社會組織作為權利主體的資格認可。法國大革命勝利後,法人現象在法國即有出現,但一直到20世紀初才在《德國民法典》中首次獲得正式確認,而中國對法人的確認則是在1986年透過的《民法通則》之中,晚了80多年。

社會發展的事實表明,賦予企業法人資格的社會進步意義和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企業作為法人活躍於市場,為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的作用。就企業本身而言,有兩點意義是非常突出的。一是企業作為權利主體,讓大量的資金聚整合為可能,使快速擴大經營規模成為現實,化個人經營風險為企業經營風險,大大增強了市場經營活動的抗風險能力,也就增強了投資信心;二是企業作為法人組織,在其內部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利,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確定自我發展方向,制定自我發展計劃,自主實施經營管理活動,可集分散之力為團隊之力。總之,法人資格的確認,讓企業成為了一個真正具有獨立意義的經營組織,標誌著企業走上了獨立化的道路。

企業經營的是價值資源

第一章 企業政治概念的提出

第一節 企業本質的一般認識

四、企業是價值資源的經營機構

3、企業經營的是價值資源

當我們弄清了企業的經營性法人組織特性後,接下來,我們有必要探討的是企業的經營內容問題。企業經營的特性決定著企業的目的是賺錢,那麼,企業靠什麼來賺錢呢?當然是靠勞動,因為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也就是說,企業是靠經營勞動來實現價值增長的。同樣是勞動,勞動者在慈善機構那不會使機構出現價值增長,在行政機構那也不會使機構出現價值增長,只有在企業裡才會使企業這個機構出現價值增長。其根本的原由就在於企業的行為是在經營勞動,將勞動轉為勞動產品,賣出一份勞動產品,收穫回一份增長價值。至此,在理論上將企業經營內容界定為勞動,似乎沒有太大的邏輯矛盾。

但是,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還是存在問題的。人們一般地認識勞動,總是指向活化勞動,而很多企業行業經營的並不是活勞動,雖然其過程中存在著活化勞動,但其價值的增長核心並非側重在活化勞動上。如金融業、IT業、中介業等,雖然我們也可以運用物化勞動理論解讀其勞動的存在,但其理論推論和認知過程就複雜多了,而且主要的是現實中企業運動演繹出來的市場交換情狀,已經不能直接地看到太多的活化勞動蹤影,我們定義企業經營的是勞動,將使理論趨於僵化。

我們完全有理由這麼認識,企業經營內容無論多麼複雜多樣,無論是買空賣空還是實業貿易,其經營元素抽象起來歸納無非兩類,一是人,二是物(含虛擬物)。人和物,是活化勞動和物化勞動的客觀存在形態,二者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存在一個價值。就企業經營而言,本身並沒有非活化勞動不取或非物化勞動不用的必然選擇,企業經營需要的是存於活化勞動或物化勞動中的那份價值。人能挖土,機器更能挖土,舍人而取機器也;需挖的土太少,用機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