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日元兌美元升值一倍。1986年日元的急速升值極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購買力,日本人開始在美國和歐洲大量進行房地產投資,購買土地、辦公大樓、賓館、修建豪華娛樂場所等。在美國購買不動產金額高達億日元,佔日本全世界不動產總投資的。

1989年,日本國內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泡沫達到頂峰,日本人的財富隨之大幅度增長。同時,由於日本的房地產價格非常高,使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國的不動產的價格在日本眼裡顯得非常便宜。於是,日本把大把大把的錢用於在美國和世界各國大量購買房地產。

其實,從事後的反思來看,日本在1986年—1989年期間對美國和歐洲的鉅額不動產投資都是很失敗的。根據美國和日本的專業人士的估計,這幾年日本向美國不動產投資的損失率在50%以上。參見圖2…4。

以轟動一時的日本三菱土地公司收購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辦公大樓為例。1989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花億美元的高價收購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辦公大樓,按當時1美元兌160日元的匯率計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資額為2188億日元,成為擁有洛克菲勒中心80%股權的控股股東。收購完成後,由於曼哈頓地產不景氣,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沒有利潤。當時做收購計劃時,三菱公司的預測是5年後,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將達到75美元,2000年將達到100美元,依照這一預測資料,三菱公司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投資專案。但實際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設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40美元。如果再考慮這段時間內日元繼續大幅度升值,如1995年頂峰時,1美元兌80日元,加上匯兌損失,三菱土地公司的這一收購專案總計虧損高達880億日元。

在當時,像三菱土地公司這樣的收購案例隨處可見。日本人依照日本國內房地產價格長期飛漲的經驗,加上日元升值的效果,使日本人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購買房地產時顯得非常樂觀。房地產價格會下跌?這對日本人來說根本是無法想象的事情,看看日本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吧,美國房地產怎麼可能會下跌呢?日本的土地價格只漲不跌,世界上的土地價格也是隻漲不跌,這就是當時日本人的看法。

1989年末和1990年,日本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泡沫相繼破滅,日本海外不動產投資才快速萎縮下來。1993年的海外不動產投資規模只有1989年頂峰時的。

大規模的海外證券投資

在1985年—1990年期間,美國的利率一直高於日本利率大約3個百分點,這使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遠高於日本國內債券市場的收益率,這一利差吸引了日本大量購買美國國債。1980年,日本的對外證券投資規模為214億美元,到1985年,這一數字升到1457億美元,1990年,飆升到5638億美元。(參見圖2…5)

到美國買企業去、到美國辦工廠去 。 想看書來

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導致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開始大量購買美國的企業或在美國開設工廠,以利用美國廉價的勞動力,避免美國的貿易壁壘。

80年代後半期,日本對外年直接投資額從1986年的220億美元上升到頂峰時期的1989年的680億美元。1980年—1990年累計對外投資額2271億美元,約合80年代前半期的5倍。尤其是在1988年—1990年期間,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額佔世界8個主要工業大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超過英國和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

1、SONY(索尼)公司美國大收購

在80年代末,索尼公司是日本第五大電子產品公司,排在日立、松下、東芝、NEC之後,該公司在1988年和1989年拆巨資在美國進行了兩起轟動一時的收購案例。

(1)1988年,索尼公司以20億美元(約合300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旗下的CBS唱片公司,並將其改名為索尼音響演藝公司。

1968年,日本剛剛開放國內市場,CBS就迫不及待地希望進入日本市場,在經過幾番考查後,決定與索尼公司合作開拓日本市場。索尼公司和CBS公司合作成立CBS索尼公司,在經歷短暫的兩年虧損後,適逢山口百惠等超級明星的歌曲走紅而進入高速增長,5年後利潤成為業界首位,10年後更是超過日本勝利公司和日本哥倫比亞公司,營業額和利潤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