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就出門買包子去了。這個時候星星一個人在陽臺玩耍,她沒有看到李雪瑩出門。李雪瑩走後不久,星星從陽臺過來,發現李雪瑩不見了,頓時,她就顯得不安起來。
“媽媽呢?”星星帶著哭腔問我。
“你媽媽到街上買包子去了。”我看到星星有點緊張,就和緩地向她解釋。
“媽媽哎媽媽哎”星星聽說李雪瑩到街上去了,就一下子哭了起來。
“星星,你已經3歲半了,”三妹在旁邊也有點看不慣了,“啷個還離不得你媽媽哎!”
“我要去找媽媽哎,我要去找媽媽哎!”星星越發大聲地哭起來。
“動不動就哭,”陸敏娟也覺得星星有點過分,“一點都不逗人喜歡!”
“你媽媽走了,”我生氣地對星星說,“還有這麼多人在這裡,你是怕什麼呢?”
但星星還是沒有止住哭聲,她居然跑到門口去哭喊。大家都對星星的表現很不以為然,所以,我們都不理她。星星在門口哭了一陣,又回到客廳裡,一個人伏在椅子上哭了有五、六分鐘,然後才慢慢停下來。
“對了哦,”我還是及時表揚了星星,“媽媽出去了,你各自在屋裡耍,她一會兒就回來了,小孩子要講道理哎!”
星星有很強的“戀母症”。我想,象星星這樣的小孩子形成“戀母症”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感情投入的數量和質量。在感情投入的質量方面,家裡其他人和李雪瑩的區別並不大,但是,在投入的數量上,我們就自愧不如了,所以,星星也不會形成“戀父症”、“戀奶奶症”、“戀大老子症”。不可否認,李雪瑩是星星的母親,她向星星傾注關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這也和我們大人的性格有關。不得不承認,李雪瑩樸素大方、誠懇待人,她比較喜歡交際,同時別人也願意和她做朋友。所以,李雪瑩經常帶著星星到親戚家裡去耍、到同學家裡去耍、到同事家裡去耍,在這方面,我們這個大家庭裡可以說沒有人能夠和李雪瑩相比。正所謂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回報;你向孩子投入了關愛,她就向你回報依戀假如當初高小影能夠多給星星一點愛,象陸敏娟和李雪瑩一樣在星星身上進行感情投入,星星也可能形成“戀小影症”呢!
另外,星星天生比較膽小,她的“戀母症”是不是也反映了她心理上的一種特殊的的需求?這樣,她才會感到一種安全感。但不管怎麼說,星星的“戀母症”表現得還是有點過分了,已經到了相當“頑固”的程度。
星星愛哭是出了名的,但她的笑也相當“有水平”呢!哭和笑,就好象一對雙胞胎一樣圍繞在星星的身邊,使她在這方面的性格呈現出一定的怪異性。其實,一件事情如果大部分人都覺得發笑,那麼,這種笑可能就是合情合理的,這種笑對人的健康有好處,而且也能夠促使一個人性格的正常發展。但星星的笑完全不是這樣,她的笑幾乎沒有任何理由。比如,小孩子輪流講故事,別的孩子把整個故事講完了,最多不過適時地笑那麼幾次。但輪到星星講訴時,她幾乎是剛剛張嘴便開始“嘻嘻”地笑了起來,講兩句就要笑一陣。說句並不過分的話,星星在講故事時的笑聲,比故事裡的逗號、句號還要多。再舉個例子,很多孩子在一起耍,那裡面有沒有星星呢?其實,你根本用不著看,只有用耳朵聽就能知道了,因為一直在笑的、經常是唯一在笑的就是星星,她是那樣愛笑,以至於她一個人的笑聲輕易就可以超過其他孩子笑聲之和我就不明白,難道事情真的有那麼可笑嗎?如果是那樣,為什麼其他孩子都不怎麼笑呢?這說明並不是事情可笑,而是星星可笑!
俗話說:笑一笑,百年少。特別是小孩子,笑是他們的天性,是天真可愛的一種表現,怎麼可以對其進行限制呢?其實,這個道理我不是不懂;正因為我懂,所以我才知道“笑”並不是那樣簡單的。有一句成語叫做“不苟言笑”,主要是形容一個人城府比較深。那麼,相同的道理,如果一個人“肆意濫笑”,那是不是就應該被看著淺薄和愚蠢呢?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在大街上正聚精會神地走路,突然,你身邊的一個人無緣無故“嘿嘿”地就笑了起來,可能還把你嚇了一跳。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精神錯亂的流浪漢,這反倒博得你一笑!所以,笑與不笑,這裡面隱藏著相當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呢!
為什麼星星愛“肆意濫笑”呢?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家庭環境過於縱容。我經常看到星星和李雪瑩在沙發上、在床上嘻鬧,一鬧就是大半個小時,一直是那樣嘻嘻哈哈笑個不停……李雪瑩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