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外忽然傳來大喊:“陛下……陛下,臣回來了,臣回來了!”
這一句喊上,讓劍拔弩張之勢陡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往大殿之外看了出去。
那個回來之人,一身金甲,正是張立,金殿衛指揮使張立,如今也是三鎮總兵張立。
張立回來得有些快,快到出乎了徐傑的預料,大戰剛停,善後之事還有許多,甚至還有關外室韋人的威脅,張立此時卻趕回了京城。
一臉笑意走進大殿的張立,第一眼就看向了徐傑,看向了徐傑那握在刀柄的手上。興許這就是他這麼快趕回來的原因所在。
就如他與許仕達說的那一句“我懂得”。張立顯然是真懂得,所以他趕回來了,趕回來做一件他覺得必須要做的事情。
“臣張立,拜見陛下萬安!”張立單膝跪地,拱手大拜。
正在展『露』帝王威嚴的夏銳,見得走進來的張立,面『色』也轉了笑:“平身,張愛卿快快請起。來人,賜坐!”
起身的張立與那正去搬座位的太監擺擺手,口中說道:“陛下,臣站著就行了,大殿之上,豈敢落座。”
夏銳卻執意說道:“上座,張愛卿身先士卒,大戰凱旋,合該有此禮遇。朕也沒有想到愛卿回來的這般快速,否則朕一定帶領百萬臣民出城相迎,如此方才不負愛卿為國立下如此大功。”
“多謝陛下厚愛。臣如此急切而回,只為一事。”張立答道,這一件事情,張立出征之前就想好了,就等今日。
“張愛卿有何要事,快快說來。”夏銳當真欣喜,這種欣喜並非只是因為戰爭勝利的原因。還有一種安全感,作為皇帝的安全感。因為夏銳這個新皇,終於有了一個真正靠得住的團隊。文有許仕達,武有張立。就如老皇帝文有歐陽正,武有王元朗一樣。
這樣的朝廷,才能讓天子安心安穩。
“陛下,臣趕回來,就是為徐文遠請功的。陛下託付重任,臣朔夜擔憂惶恐,唯恐託付不效,愧對陛下厚恩。臣自知守成有餘,進取不長。面對如此重任在身,環看左右四圍,卻無依託助力之人。思前想後,唯有徐文遠一人,文武皆成,文能謀定大事,武能上陣無當。所以臣三顧茅廬而請,蒙徐文遠不棄,輔在左右參軍幕僚。而今凱旋而回,全仰仗徐文遠運籌帷幄、身先士卒。戰事雖勝,臣心中卻生出更多的惋惜,以徐文遠之才,在野如暴殄天物,在朝方能盡其無雙之才。值此大勝之機,臣特地趕回朝中,只為進此忠心之言,為國再舉大才效用。還望陛下應允。”這番說辭,張立說得一氣呵成,顯然是一路上想了多次。
張立含笑說罷,眼神只往左右去看。
殿內之人也在看張立,張立是真的不懂?還是不知此時朝堂的局面?亦或者張立就是裝糊塗,就是要這般裝傻?
夏銳早已面『色』大變,聽得張立這一番話語,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因為張立這一語,不僅徐傑沒有了罪,連帶歐陽正也沒有了罪責。
因為徐傑去邊鎮,不是歐陽正指使,更不是徐傑逾越。而是張立三顧茅廬,是張立請去的,是三鎮總兵請徐傑到身邊做的幕僚。這般哪裡還有不對?更不談什麼罪責。從古至今,哪個主帥大將身邊沒有參軍幕僚的?這些幕僚也並不要什麼官職,再古之時,那些達官顯貴哪個不養門客?而今又有哪個不養一些文書執筆以及管家師爺?
許仕達聽得張立一番話語,連忙開口:“張大帥,張總兵,事到如今,何必如此啊?陛下當面,張總兵豈能忠『奸』不辨?張總兵啊……張總兵,大戰得勝,那是陛下有德為先,總兵您治軍得當,再是將士們效死皇恩,豈能是全仰仗他徐文遠?難道這場戰事,是他徐文遠一個人打的?難道他徐文遠不去邊鎮,戰事就要輸不成?”
張立聞言,目光一凜,看向許仕達,開口說道:“老子答你一語,你挺好了。此戰,若是沒有徐文遠,定不能勝。你還有何話要說?”
許仕達已然痛心疾首,再道:“張大帥,你豈能說得出這般話語,且不說在下帶著聖劍千里迢迢趕往邊鎮之事,若是沒有陛下,此戰能勝嗎?若是沒有軍將用命,此戰能勝嗎?”
張立哂然一笑,卻也不再去看許仕達,開口一語:“陛下,臣願用軍功保薦徐文遠入朝為官!”
這一句話,張立說得擲地有聲。說得夏銳面『色』已白。
因為夏銳當皇帝的時間已不算短,第一次遇見這般情況。第一次遇見真的有人當面與他作對的情況。連帶歐陽正那般的人,雖然討人厭煩,也不過只是在旁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