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用形容詞的警告,同樣都是社會焦慮的表現,都希望能讓自己看上去跟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稍有不同。這麼說來,斯特倫克和懷特的小書不是文體指南,而是試圖擠入上流社會的人需要看的自助讀物。”

禁而不止的髒話

髒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語言現象,但鮮有語言學家對之加以研究。長期以來,髒字在辭典裡也查不到。1775年約翰遜編撰的《英語辭典》中就沒有“###”這個詞 。據說有位女士恭賀他避而不收錄不雅字詞,而他回答說:“這麼說來,那些字你都查過囉,女士?” 澳大利亞語言學家露絲?韋津利(Ruth Wajnryb)戲言:“光憑這句妙答,我們或許就可以原諒約翰遜博士不收入該詞的假正經做法。”

她在《髒話文化史》一書中說,北美有個叫“咒罵控制學院”的機構,致力於提高大眾的警覺,讓大眾意識到咒罵的負面效應。這些人認為咒罵一無是處:咒罵讓你顯得粗俗,咒罵是一種惡習,咒罵會腐蝕語言。該學院舉辦課程,教人如何減少使用粗話。只要交一筆費用,你就可以學習“馴服口舌的10大秘訣”,既改善了自我,還能改善社會風氣。

而在語言學家看來,不曾有任何民族只因國家禁止就能放棄咒罵的習慣。墨索里尼曾推動消滅髒話的運動,用海報和大眾交通工具上的告示勸導義大利人,“為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