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後,楊虎城對日本侵略異常憤慨。
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熱河省,他向蔣介石要求將17路軍全部開赴華北抗日。當馮玉祥在察哈爾組織抗日同盟軍時,楊虎城不僅聲援,而且資助槍支、彈藥。
1936年綏東抗戰,楊虎城又多次請纓殺敵,一次再次的愛國要求,都被蔣介石拒絕,引起了他極大的不滿。
1935年11月,毛澤東寫信給楊虎城,提出西北大聯合的主張,希望楊和中共的關係繼續保持併發揚光大。中共中央派徐海東部政委汪鋒把信送給楊虎城。汪鋒到達楊部後,三次和楊會談,溝通了中共中央和楊虎城的關係。
1936年4月,由楊虎城資助去德國留學的王炳南迴國後,被派到楊部做聯絡工作。經過多方面的工作,1936年5月,雙方談判就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建立交通電訊聯絡,幫助紅軍運送物資,紅軍幫助改造17路軍等問題達成協議。從此以後,17路軍在陝北宜川至鄜縣(今富縣)一線的部隊和紅軍之間,已呈休戰狀態,未再發生實際上的衝突,只是在蔣介石的威逼下,楊虎城部以打假仗的辦法向紅軍射擊,來應付特務的監視。為了加快西北大聯合的步伐,毛澤東於1936年8月13日在《致楊虎城》的信中說:“先生同意聯合戰線,盛情可感。”“良以先生在理在勢在歷史均有參加抗日戰線之可能,故敝方堅持聯合政策,不以先生之遲疑態度而稍變自己之方針。”“全國各派聯合抗日漸次成熟,而先生反持冷靜態度——若秘密之聯絡,暗中之準備,皆所不取,甚非敝方同志所望於先生者也。茲派張文彬同志奉誠拜謁,望確實表示先生之意向,以便敝方作全盤之策劃。先生如以誠意參加聯合戰線,則先生之一切顧慮與困難,敝方均願代為設計,務使先生及貴軍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