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6部分

而建。它開工於公元500年,歷時24年,用工達80萬2366個,後因為發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劃中的三所洞窟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賓陽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它們衣帶飄揚,迎風翱翔在蓮花寶蓋周圍,姿態優美動人。

洞內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主佛為釋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創始人,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原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兒子。他和華夏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比孔子要年長12歲。他在29歲時出家修行,經過六年,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

由於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衣紋密集,雕刻手法採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雲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釋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薩。二菩薩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還各有造像一鋪,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博帶袈裟,立於覆蓮座上。

洞中前壁南北兩側,自上而下有四層精美的浮雕。第一層是以《維摩詰經》故事為題材的浮雕,叫做“維摩變”。第二層是兩則佛本生故事。第三層為著名的帝后禮佛圖。第四層為“十神王”浮雕像。ihu。特別是位於第三層的帝后禮佛圖,它們反映了宮廷的佛事活動,刻劃出了佛教徒虔誠、嚴肅、寧靜的心境,造型準確,製作精美,代表了當時生活風俗畫的高度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被盜往國外了。現在分別陳列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傅清揚對賓陽中洞很有興趣,整個龍門石窟,這裡是他最喜歡的地方之一,站在洞窟當中,能夠讓他的靈魂瞬間沉靜下來。就好像虔誠的教徒到了教廷一樣。這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傅清揚對佛家的釋迦牟尼雖然不怎麼了解,但是對釋迦牟尼留下來的武功卻非常敬仰。雖說釋迦牟尼是一位佛家大能,他的武功與他的佛家修為相比,不值一提。但是在傅清揚心裡,釋迦牟尼就是以一名武者的身份留給他印象,這或許和他本身就是一名武者有關。

遊覽到這時候,傅清揚已經不是刻意地去遊覽,而是跟著感覺走。有的地方雖然看過了一次,但是卻還忍不住再去一次。就好像奉先寺。這裡也是傅清揚很喜歡的一出洞窟。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龍門石窟奉先寺。

傅清揚不知不覺間又一次看此洞窟的介紹,只見上面寫著: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鹹享三年皇后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功畢,長寬各三十餘

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裡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ihu。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容華貴的菩薩,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奉先寺的九軀大像的背後有很多長方形的小龕,這是大約在宋、金時代,人們為了保護大像龕,依龕修建了木結構屋簷式建築,這些建築影響了佛像的通風,加速了佛像的風化,因而後來被拆除。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於華夏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華夏石刻藝術的典範之作,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徵。

就在傅清揚剛剛看完了介紹之後,他突然感覺到有兩人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