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泡全做成糰子。他們一邊憧憬著明日大賣的情景,一邊手上不停的幹活。
臘月二十,廖家的豆腐攤前,廖仲誠紅著臉吆喝道:“來呀,瞧一瞧,看一看了!新鮮吃食呀,糯米釀豆腐呀,好吃又不貴了。今日大酬賓呀,一個四文錢,兩個七文錢,三個十文錢還送您一碗豆漿了!”
這個價格是沈二姑想出來的,糯米釀豆腐的成本大約兩文錢,直接定價三文就沒有了議價的空間。如此定價,多買的客人就會覺得划算。
“呀四文錢一個呀?這麼貴?”圍觀的人道。
“不貴了,這位客官。咱家的豆腐糰子有糯米,還有香菇碎和油渣沫子,您瞧瞧,還有韭菜和木耳。又當飯又當菜,還方便攜帶。趕路的時候買一些,放在懷裡捂著。餓了就掏出來,直接就可以吃了。您看看又香又糯,要不要來三個嘗一嘗呀?送豆漿喔!”沈二姑指著一個切開的豆腐糰子對客人道。
今天的豆腐糰子沒有賣完,只賣了五六十個,還剩十來個。但是沈二姑還是很開心,算上酒坊兩位客人定的豆腐糰子就賣了一百個左右。
光這項就能賺一百文錢了,還有其它的品種賺的錢也有七八十文。兩項加一塊,就是一百八十文,過去他們家哪裡有這麼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