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林景淵逐字逐句地閱讀著,對照著以往留存的相關典籍、檔案記錄,仔細核對每一處細節,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在那略顯昏暗的校閱室內,林景淵坐在桌前,桌上堆滿了書卷和手稿,他時而翻閱著發黃的舊檔案,時而在書稿上圈圈點點,神情專注而嚴肅。一旁的同僚打趣道:“景淵兄,你這般認真,莫不是要把這書稿看穿了呀,不過這《大明會典》確實容不得半點馬虎,辛苦你了。”林景淵抬起頭,微微一笑,說道:“這可是關乎我大明典章的大事,我哪敢有絲毫大意呀,萬一出了差錯,那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然而,在校對的過程中,林景淵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有幾處關於宮廷祭祀禮儀的記載,與他之前查閱的一本古籍上有所出入,那古籍是一位老史官私下裡傳給他的,雖非官方正史,卻也是頗有參考價值。林景淵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是按照這《大明會典》的書稿,似乎與其他旁證不符,可若提出質疑,又怕自己人微言輕,且這書稿已然經過諸多前輩的編撰整理,說不定是自己有所誤解呢。
他心中糾結不已,眉頭緊皺,反覆思索著該如何是好。最終,他還是決定秉持著史官的求真精神,將這個問題上報給了負責此次校對的上司。上司聽聞後,眉頭一皺,說道:“林景淵,你可確定這其中有問題?這《大明會典》可不是能隨意質疑的,若是你弄錯了,那可是要擔責任的呀。”林景淵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道:“大人,晚輩雖不敢保證絕對正確,但確實發現了這記載的差異,還望大人能派人重新核查一番,以免留下差錯呀。”上司見他態度誠懇,便說道:“也罷,那我便將此事上報,看看上頭如何決斷,你且先回去繼續校對其他部分吧。”
林景淵回到校閱室,心中依舊忐忑不安,他既盼著自己的發現能得到重視,又擔心若是弄錯了,會給大家帶來麻煩。而此時,在負責編撰《大明會典》的核心團隊那邊,聽聞了林景淵提出的質疑後,也引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
彭華等幾位主持編撰的大臣聚在一起,商討著這個情況。彭華皺著眉頭說道:“這禮部禮儀規制的部分,咱們也是依據諸多官方記載整理而成,怎會出現這般爭議呢?不過既然有人提出了疑問,咱們也不能忽視,需得派人重新核查一番,確保萬無一失呀。”其他大臣紛紛點頭稱是,當下便安排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史官,去重新查閱相關的檔案資料以及諮詢禮部的官員,務必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經過幾日的緊張核查,終於有了結果。原來,那處關於宮廷祭祀禮儀的記載,是因為在不同時期,禮儀規制曾有過細微的變動,而林景淵所參考的古籍記載的是舊制,《大明會典》書稿裡採用的則是當下施行的新規。雖然是一場虛驚,可彭華等大臣卻對林景淵的認真態度頗為讚賞,還特意讓人傳話說,史官就該有這般嚴謹求是的精神,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才能讓這《大明會典》更加完善。
林景淵得知這個訊息後,心中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同時也感到無比的欣慰,自己的堅持得到了認可,也算是為這部典籍出了一份力。此後,他在校對工作中更加用心,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會典》的編撰工作進入了最後的收尾階段。整個京城的文化界都對這部即將修成的典籍翹首以盼,大家都知曉它一旦問世,將會對大明的治理、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終於,在眾人的期盼中,弘治十六年,彭華等修《大明會典》大功告成。朝廷舉行了盛大的儀式,來慶祝這部典籍的修成。林景淵也有幸參與其中,看著那一本本裝幀精美的《大明會典》被擺放在殿堂之上,他的眼中滿是激動的淚花,心中感慨萬千,想著這背後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又承載著大明多少年的歷史與智慧呀。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時,卻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傳來。有幾位守舊的老臣覺得這《大明會典》雖是匯聚了諸多典制,可有些地方對舊規的改動,似乎打破了以往的傳統,擔心會讓下面的官員和百姓一時難以適應。他們在朝堂之上,向孝宗皇帝進言道:“陛下,這《大明會典》新修成,臣等雖知其用心良苦,可其中一些規制的變化,怕是會引起諸多不便呀,還望陛下三思,是否要緩緩推行呢。”
孝宗皇帝坐在龍椅之上,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諸位愛卿,這《大明會典》的編撰,本就是為了讓我朝典制更加明晰,便於治理天下。雖有變動,亦是順應時勢之舉,不過愛卿們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朕且令相關官員,先在京城及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