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漏油事故還在朝著未知的路徑演變,依據目前態勢,這起蔓延於渤海海域的“黑色災難”遠沒有到畫上句號的時候。
事故發生後,社會各界隨即掀起索賠維權大戰,而作為事件主角,美國康菲石油公司這家來自大洋彼岸的石油巨頭卻一直保持沉默,從3月6日發生事故到如今依舊漏油不止,持續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康菲石油針對事故損失以及對海洋生態的賠償方案始終隻字不提。
不僅如此,康菲石油在諳熟中國法律及監管部門的諸多漏洞時,其應對渤海漏油事故的處理似乎也是“進退有度”。雖然迄今為止,圍繞這起“渤海之災”的拉鋸戰尚未全面打響,但種種跡象表明,在失去先機後,當局嚴懲“肇事者”康菲石油的維權之路註定不會順利。
“這場官司肯定不好打,從隱瞞漏油資訊開始,我們就已經失去了主動權,並造成了更多的損失,監管部門最初的縱容態度助長了康菲石油的傲慢。”曾凌風對自己老爹說道。
對於兒子的話,老曾除了沉默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是事實。
而對於已經熟悉“中國水土”的康菲石油來說,其懈怠處理的姿態背後似乎還掩藏著更為隱秘的“謀略”。
“老爸,我覺得,你們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可以借鑑一下美國人的辦法。”曾凌風給支了一個招兒。
曾凌風說的是一年前發生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位於美國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爆炸起火。36小時後油井沉沒,工作人員死亡,鑽井平臺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並引發了大規模原油汙染,事故最後導致bp的do油井向外洩漏原油達400餘萬桶,造成嚴重生態損害。
這起被稱之為“生態9?11”的漏油事故發生9天后,美國當局及司法系統開始全面介入事態進展,併成立了總統委員會對漏油事故進行調查。
在bp和一系列政府部門及私人公司堵漏未果時,美國政府甚至不惜動用軍隊參與救災,這起漏油事故也被美國政府界定為“足以危及國家安全的環境災難”。
事發5個月後,美國當局於2010年9月19日宣佈,墨西哥灣漏油油井透過壓力測試,徹底封死。但bp的噩運卻遠未結束,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已經多次重申“bp公司將承擔清理洩露原油的全部責任,我們將向bp公司尋求進一步賠償”。
2011年1月10日,奧巴馬與bp執行長及董事長在白宮進行談判,這也是墨西哥灣遭受油汙噩夢後雙方的首次見面。
這場原定20分鐘的會談在耗時4個小時後終於達成協議,bp同意建立一個賠償基金用以支付與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相關的索賠請求,基金總額為200億美元,分4年注資,每年賠付50億美元。依據bp此前的年均盈利,這一高昂賠償意味著在此後的4年裡,bp必須在每年的盈利中拿出約來為漏油事故善後。
此前,bp執行長鮑勃?達德利就公開表示,bp為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付出的最終代價可能高達320億美元。而按照專家估計,bp可能最終會賠償超過1000億美元的鉅額資金,這些賠償主要用以補償周圍民眾的損失以及生態環境的處理。
相比之下,康菲石油在對待渤海漏油事故時則表現出另外一面。據目前的公開資訊顯示,在各界輿論壓力下,康菲石油對公眾隱瞞漏油資訊近一個月後,才開始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事態進展,但除了一再表示已經派遣工作人員及多艘工作船隻外,康菲石油對於清理油汙的力度卻從未具體說明。而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中,bp為徹底封堵漏油油井就付出了高達95億美元的代價。
看著兩件本質相同的事情,卻是出現瞭如此截然不同的結果,曾凌風唯有苦笑。
海洋部門不上岸、環保部門不下海,管排汙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管不了排汙的部門,地方政府的各自為政、相互推諉,是渤海汙染無法得到根治最為關鍵的因素。
“我也是這種想法,但是有一些同志不支援。他們認為,這一次事件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而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剛剛緩和,現在不適宜採取這樣太過激烈的措施。”老曾無奈的說道。
的確,從原油的洩露數量上來看,這次與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有一些差距。墨西哥灣洩露了數十萬噸原油,而渤海灣的洩露量才幾千噸。但是,這事情不能這樣來看,這就像是殺人罪一樣,不能說你殺了一千個人才算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