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都指揮陸榮道:“時機雖不可失,但今天乃十惡之日,為兵家所忌,不宜進兵,如果冒犯了可怎麼辦呢?”

燕王笑道:“拘小忌者誤大謀,孤王自然是不肯自誤的。”於是拔劍指揮眾將士道:“敢有不進者斬!”

兩軍相遇在藁城,吳傑見燕王親自迎戰,知其有備,雖深悔其之誤來,然而已是不可能退兵了,於是列方陣於西南以待。燕王看見,對諸將說:“方陣四面受敵,豈能取勝?我軍只以精兵攻其一隅,一隅敗,則其餘自潰。”於是命令兵將使勁敲鼓,多多打旗,以虛掩另外三面,同時命朱能、邱福率精勇,擊其北隅。朱能、邱福引兵正與南軍酣戰,燕王自己則領驍騎數百,沿滹沱河繞出其陣後,奮勇突入。

南軍一時無將可敵,唯有強弓硬弩,緊緊守護。於是一時間矢下如雨,燕王貼身所建樹的寶纛旗,因為無數利箭集於其上,就如蝟毛。燕師多被射傷。燕王正無奈何,忽然東北大風又起,一時飛沙走石,廢屋折樹,亂撲向南軍。燕兵看見再次出現天助,急忙乘勢殺來,南軍於是又潰散而逃。

燕王率眾緊追,直直追到真定城下,俘斬六萬餘人,生擒都指揮鄧戩、陳鵬等。吳傑與平安,僅僅能做到保全自己性命回到城裡。南兵被擒與投降者,燕王一個不殺,全都釋放他們南還。南軍甚是感激,於是南軍徵燕之氣,愈發不振而自選解體。所以這一勝可以說是,從此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 忠臣設庸謀

燕王戰勝還營,看見寶纛旗上如蝟毛般多的利箭,一向心冷腸硬的他對自己卻是善感易懷的,此時他的英雄豪情早已縹緲,傷感自憐佔據了他全部的感覺,於是燕王重嘆了一口氣,垂淚說:“寡人雖有上天庇護保佑,可是征戰的危險,也真讓人寒心,更讓人想想就後怕啊。”燕王當即叫人將旗送回北平交給他的長子也就是燕王世子朱高熾善加收藏,以使後世不要忘記今日創業之艱難。

燕王世子朱高熾就是繼日後的成祖朱棣之後的仁宗皇帝,綜其一生也是“仁”字,他的一生和他的堂叔前太子朱標、堂兄建文皇帝極像。他的兄弟們和他的叔父們一樣,一直對皇位有著非分之想,而他總是不予計較,並在兄弟們捅了大婁子後出來說情,如果說是假惺惺,他假的次數還真不少,他最少為他老弟漢王和趙王討過N次情。他曾多次奔波在南京和北京的路上,多次到百姓的家中就餐,並說百姓生活很苦,吃得極差,要官員們善待百姓。如果說到個人能力,他在父親燕王和李景隆決戰期間,他帶了極少的兵,發動數十萬北京民眾守城,成功地守住了大本營北平。也許是好皇帝一般都天不永壽,他在位僅僅一年就也撒手西去了。

接下來燕王發兵河北諸郡縣,諸郡縣多不戰而降。於是燕兵進兵於大名,一面休養人馬,一面上書朝廷,請誅齊泰、黃子澄,然後立即罷兵息民,以鬆懈朝廷君主之憂心。南京的建文朝廷很是驚慌,廷臣別無良策,唯有以請降之名,暗中徵兵調將以圖再戰而已。建文帝今見燕王上書,請誅齊、黃,方肯罷兵,只得傳旨逐齊泰、黃子澄於京外,並令有司抄沒其家,名義是謝罪燕人,一切都照燕王希望的做了,剩下的就是希望燕王能就此罷兵。

但齊泰、黃子澄的被逐讓建文帝心裡非常不快。方孝儒與侍中黃觀同奏道:“陛下令逐齊泰、黃子澄,雖因燕王要挾,然此一舉,卻與兵機相合。”

建文帝一愣,忙問:“如何相合?”

二人道:“如今盛庸兵敗,一時徵調不及,正打算緩議,恰好燕王有此請,陛下既逐齊、黃以謝之,何不再借機派遣一使臣,降詔以赦其罪,然後命令他罷兵還燕。況燕軍久駐大名,已將困頓,若將詔赦之,他們必定是會依從的。他們若是依從,自然鬆弛防備,而我方調來的兵馬漸漸齊集,自然我強彼弱;到那時再調遣東軍,以攻永平,擾亂燕之根本,這樣他們自然會回去救,待他們回去救,我們再集將調兵,追蹤其後,則燕軍必破矣。”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九章 四面危機(18)

少謀寡斷的建文帝從來分不清辨不明計謀戰略的真偽優劣,只喜歡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打出來的悅耳之聲,因而聞奏大喜,於是命黃觀草詔,赦燕王之罪,使歸本國,仍復王爵,永為藩屏,以衛帝室。詔成遣大理寺少卿薛巖前往燕營,以諭燕王。又命黃觀做宣諭使,同時還將這一道詔諭刊印了數千份,交付薛巖帶去,密散燕營將士,使其歸心朝廷。

■ 洞若觀火

薛巖受命前往,到了燕營,燕王卻不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