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部分

的兵也有幾大千,關鍵不管五溪蠻表現出的人畜無害,也不能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作為武陵郡尉,郡裡才是自己的職責,他只帶了三成的兵力。

“孫某的俘虜給你了,”孫堅呵呵笑著:“孫家這兩年賺得不少,錢就別說了。”

“孫將軍,生意是生意!”徐管家不幹了:“要是我此次把人帶走,還有下次嗎?不過考慮到諸位還要繼續征戰,咱就不用現錢交易,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糧食,大家儘管提。”

荊州確實富庶,可是幾百年的存糧都弄到交州去了,那時候的交州缺衣少糧。眾人就當是自己在那邊分一杯羹的投名狀,想不到自己等人也有缺糧的時候。

具體的事務,自然有專人在負責,可以說小小的插曲,讓整個荊州團結在一起。

儘管大家的兵力都不多,合在一起也才不到一萬人。目前到了海外的兵,沒有任何人想要抽調回來,都覺得黃巾不過是疥癬之疾,不足一提。

與師傅不一樣,道家的典籍千千萬,于吉不知道看了多少部的道經。

可是張角,自始至終,都只研究一部經典,那就是《太平經》。

他們兄弟三人創立了太平道這一組織,主要受該經書的影響,加上早期流行的黃老思想,並把這種思想化為自己的教義,廣泛向信徒們宣傳。

太平道的教義宣稱在天上有鬼神監視人們的行為,並根據人們行為的善惡來增加或減少他們的壽命,要求人們多行善事,少做壞事。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張角的太平道發展到大漢的許多地方,教徒人數達到了幾十萬。而張角就以教主的身份來佈道,據歷史記載,他佈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給人治病來擴大影響。

他還自稱大賢良師,把自己看成大眾的先覺者。他把全國信徒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渠帥,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由於此時社會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張角就順勢而起。

張角信奉《太平經》,他把自己創立的道教組織命名為太平道,就是直接來源於《太平經》。

所謂太平道,即行太平之前之義,因為太平道,其文約,其國富,天之命,身之寶。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亦來源於《太平經》。

卷九十:今行逢千斤之金,萬雙之璧,不若得明師乎?學而不得明師,知何從得發乎?治國欲樂安之,不得大賢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

卷九十八: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

張角把自己稱之為大賢良師,實際上是把自己看成是太平道的先知先賢,目的就是要行大順之道,以教救世賑民,實現天下太平。

他傳道的主要法術,是教人叩頭思過,以符水治病。這叩頭思過,也來源於《太平經》。

在張角看來,天以至道為行,地以至德為家,共以生萬物,無所匿,無所私。

人之過,是違天犯過所致,要治病,就得跪拜首過,跪拜首過的方法是常以除日於曠野四達道上四面謝,叩頭各五行,先上視天,回下叩頭於地。

由於朝廷緊急捕捉馬元義,車裂於洛陽;並緊急動員各種力量,捕捉誅殺張角信徒一千餘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張角及其家人。

張角等發現事已敗露,即用各種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義。

起義時,義軍首先將抓獲的貪官殺了祭天。起義時,張角軍皆頭裹黃巾,時人稱之黃巾軍。

起義後,張角依據《太平經》中關於“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歧行萬物治也”的理論,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其弟張梁自稱“人公將軍”。

起義開始後,群眾紛紛響應,或入伍為信徒,或送糧送衣,義軍發展很快。義軍攻克城鎮後,往往燒燬官府,殺貪贓官吏,將其財產分給百姓。

貪官汙吏平時作威作福,一聞義軍到來,便嚇破了膽,如同喪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間,天下震動,京師震動。

而在鉅鹿周圍,黃巾軍初戰先擒皇族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攻殺幽州刺史郭勳、廣陽太守劉衛。

立足廣宗,看來大事可期。

正在一切順利的時候,張角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簡簡單單的兩行字:趙家不擋你們路,黃巾不攻趙家人。

最可氣的是,他剛剛看完,上面的字跡消失不見。(未完待續。)

第五章黃巾試探盡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