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罪人!”
一個個惶恐不已,剛才不是在封官嗎?為啥一下子又扯到了世家、土地?
有些事情大家都明白,真要擺上檯面,那就有些尷尬了。
袁紹一下子也被說懵了,他們袁家可沒少佔土地,原來還納悶兒,為何祖宗之地的平輿封給了趙謙,在這裡等著自己呢。
二叔袁逢這個上蔡侯,畢竟不是在自己的家鄉啊。罷罷罷,看來自己是輸了一局。
“大漢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此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趙雲的聲音在殿內迴盪:“自此以後,孝廉不再是升官途經。各地今後要把教諭落實下去,皇上等會擬旨,調惠乘為尚書,掌管教育事宜。”
“今後,州有州的教諭;郡有郡的教諭;縣有縣的教諭!”
“我們的印刷術,在整個星球上都是最先進的,我們的紙張也是最好的。你們掌握了文化,大肆奴役不懂文化的老百姓,虧心不虧心!”
“今後的官員,德行是考核的最主要標準之一。著尚書與廷尉交叉監督,沒有德行的讀書人,開革,到邊疆去打戰,去修路。”
“新的官員,將由學校的學生產生,考試謂之科舉!”(未完待續。)
第六章收土地政令遭拒
趙雲的這一手玩兒得太漂亮了,讓曾經覺得袁家佔了上風的袁紹顏面大失。
然而他卻無話可說,不管怎麼樣,以前的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土地侵略者,不管在他老家安平國還是在雒陽附近,明裡暗裡,可沒少侵佔土地。
劉宏拉攏了宦官,鎮壓世家,只不過讓一些宦官的親戚代替了那些被打壓下去的人,成為新的大地主。而且還和那些老的地主之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
其實,趙雲表面上宣佈的是廢除孝廉察舉制,實則要動世家的根基。很簡單,你們不是掌握著土地嗎?除了多餘的,全部都交給政府,重新分配。
不得不說,在靈帝執政的這些年,宦官集團擁有了太多的土地。可惜隨著袁術的兵士鎮壓,那些閹人完全沒有力量,他們方始明白,不過是皇權的遮羞布而已。
然而,宦官們明白得太晚了,代價就是他們的性命。
這還不算,因為趙雲在崇政殿就和各州的刺史講過,所有透過祖輩的合法手段得到的土地,那都是他們的資產。只不過在大漢,不允許每個人擁有多餘的土地。
怎麼辦?成立商隊!你的土地就折算成股本在裡面,縣有縣的商隊,郡有郡的商隊,州有州的商隊。所有的商隊可以隨意出去做生意,商賈真正走上了歷史舞臺。
交州這些年的經濟突飛猛進,給了所有的大漢人一個假象,只要做生意就能賺錢。差點兒形成了一股交州淘金熱,要不是先帝在時戶籍制度太嚴,真有可能產生交州人口大爆炸。
至於那些靠著非法手段得到的土地?對不起,全部罰沒,只留下應有的土地。
設若中間還有人命,那就等著掌管刑獄的田豐手下人來抓人吧;不義之財,收歸國有!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政策多如牛毛,一條條都是為基層的老百姓服務的。
甚至所有罰沒的款項,根本就不會收歸中央,先促成地方的發展再說。
眼看趙雲這樣大公無私,原來還以為他有私心的人,早就偃旗息鼓。
世界上最大的學府太學還有最早的專科學校鴻都門學,學子們一個個都摩拳擦掌,等著啥時候科舉制開始啟動,哪怕沒有關係也能做官。
開什麼玩笑,胳膊拗不過大腿,這麼多的人,覆蓋了大漢的十三個州。即便有些人的關係很硬,只能屈從於同窗們的意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連帶著,土地政策也就支援,算得上是愛屋及烏吧。
“元皓,州平,你們可曾後悔?”趙雲在書房中看著兩人,好半天才問出這句話。
“大將軍,我父威考公在先帝時用了五百萬錢,買了一個司徒,又升到太尉。”崔鈞堅定地搖搖頭:“我崔家乃天下名家,因為他的事情讓我崔家蒙羞。”
“而今大將軍給了我崔家一個機會,讓世人重新看待我崔家不是無能之輩。當年家父買官迫不得已,也是為了自己的一身抱負想要施展。”
劉宏一死,他所封的那些官員,形同虛設。
董胖子帶著人馬進京的時候,時逢百官也紛湧過去找劉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