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一種極錯誤、極不策略的鄙薄知識、鄙薄文化、鄙薄知識分子的政策。蒙古貴族統治中國後,不大接受漢族農業地區先進的文化。再說那些王公貴族們多不通漢語,不識漢字,而只會他們的蒙古語,識蒙古文字。這樣,漢族的儒生們很自然地受到了冷落。再說元朝廷的官員們處理政務寧可用粗通文墨的吏,也不喜歡用有民族情緒,有思想、有才學的儒。當時有記載說,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貴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後之者,賤之也。儒生的排列介乎娼之下丐之上。這十等之民還有另一種排列法,叫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不管怎麼排,儒都是略勝叫花子一等的臭老九。沈貴曾對沈萬三說,商人千百年來,一直讓人看不起,更不見容於這中國的古老文化中。可沈萬三卻對他說,如今連小夫賤隸,一提到你們這些讀書人都是看不起呢!莫說萬般皆下品,還是錢比讀書高!沈貴當時對乃兄之言雖心有怨,但一想,這世道難道不是這樣麼?因此,當時仕途的狹窄和社會心理的壓力,造成知識分子對元朝廷的感情淡漠和離心傾向。歷史學家們也發現,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一個皇朝像元末那樣,有那麼多讀書人主動投寇附賊,湧進農民造反隊伍。因此,當日張士誠反元而據吳,不管怎麼都激發了蘇州士子們的熱情。然而,此時張士誠又要歸順元朝廷了。這訊息不啻是一個驚雷,炸在這些士子們的心中。那位力諫不能投降的老臣沒多少日子,棍瘡久不見痊癒,再加之心情不順,終鬱郁而死。可出殯那天,蘇州那長長的護龍街上,披麻戴孝、執幡撫棺的都是清一色計程車子,塞得道路都不通了。
降元后,被元人封為太尉的張士誠聞說此種情況,也驚訝得張大了嘴,暗自悔不該當初對那位老臣棍棒交加。
正是這種情況,使得蘇州幾個屬縣像沈貴這樣的知識分子都雲集而來了。
沈貴是第一次來蘇州。這天他和幾個崑山計程車子,在虎丘山上,吟詩述懷。這幾個都從水鄉來計程車子們詩興大發,你一句我一句的,湊成了一篇《春日辭賦》:
酒家樓,英雄賦。憶當年,仕取科。至今學而優何用?夜雨殘燈夢有無?虎丘山下崑山客,野田躬耕江南土。須晴日,泛輕舟,搖重櫓,攜壺周遊吳與楚。一葉扁舟三兩客,驕陽休憩烏桕樹。莫傷懷,莫弔古,讀書年華莫虛度。覺後不知新月起,滿身花影倩人扶?水流東,斷橋阻,春風依稀香如故。何歸程?兩岸疏,茫然忘卻來時路。看長天,暮靄沉,借問四方家住處?只尋周莊那邊行,更過長湖無人渡。浪打船頭春潮急,細雨欲來風呼呼。柳絮飛花亂,門前草木疏。日出勞作野田事,日落臨窗枕前書。片雲天共遠,何日謁大都?
士子們仕途堵塞,聊作農桑之事,猶做著科考取仕的夢。可憐那“何日謁大都?”句,道盡了這些士子們的心。千百年來的讀書人,可都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呀。只是今日馬背上的帝王,不要你!
一零零
後來,當沈貴一人來到胥門城牆的堞樓上,想著伍子胥建姑蘇城後,輔佐兩代吳王,不意竟被賜死屬鏤劍下。傳說伍子胥死後,頭即懸於胥門堞樓上。伍子胥雖說頭懸吳門,但畢竟是也算是建功立業、史有記載了。可如今的讀書人,在蒙古貴族的統治下,又談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呀。堞樓上,沈貴大為感慨,遣興作《排律》一首:
吳越春秋霸業空,
回首姑蘇正從容。
子胥奔吳佐帝業,
築城姑蘇千秋功。
鞭屍平王生前孝,
懸頭吳門死後忠。
堪憐血染屬鏤下,
怒目夕陽聞暮鍾。
吳王未盡吳儂意,
越人捲土起腥風。
胥江徒有千層浪,
興亡千古去來中。
堞樓猶聞畫角響,
此曲哀怨何時終。
今人難評當時事,
誰是英雄誰梟雄?
只是吳越霸圖俱寂寞,
胥江水冷長向東。
君不見深巷杏花年年發,
秋去春來飛冥鴻。
沈貴吟罷歸來,得知兄嫂也將歸,即去迎接了。此時,見了兄長,少不得自是一番親熱。
“家中父母二老身體可是安康?”沈萬三問沈貴。
“父母一切都好!”
王信看著沈萬三:“昨天四龍剛回杭州,他說要是這兒情況不好,叫老爺去杭州住些日子!”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