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光翽為河東節度使的四道制命都留下不發出。皇帝另派內侍輔璆琳為使,到范陽去觀察情形——皇帝對安祿山的勢力擴充有疑心,但他又以為自己待安祿山如子,這名胡兒不應該變心,再者,調動,也可能出事。

因此,他猶豫而不願調動安祿山,而內侍出使回來,受了安祿山的蒙賄,報告安祿山雖狂傲,但頗滿足現狀。

於是,在初冬十月,皇帝一行便上驪山華清宮避寒了。

今年避寒的規模很盛大,皇帝一行才上山,詔命即日頒下,著若干官員和命婦也上山避寒,梨園子弟除了第一批隨駕的外,第二批又去了近二百人。

大唐皇太子在楊國忠為相之後,情形好轉了!在李林甫時代,他不能也不敢有任何活動;但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對太子很恭敬,利用相權而予太子若干方便:今年,太子隨駕上山,也有相當多的扈從人員。其餘諸王,同樣也獲得方便和供應。(楊國忠為未來而結好太子)

對於楊國忠的當權,有不少人為之側目,特別是朝廷中的儒臣,山東大族,他們認為楊國忠既無德望,又無文采,一個事務人才居然作首相,很是不平。但在李林甫時代受壓抑的皇室人員,卻對他有好感。

恆王李瑱是其中之一,如今,他大膽地熱戀著宮中最受人注意而不可捉摸的謝阿蠻,以前,他不敢明目張膽。

一上山,恆王就找謝阿蠻去玩了——楊國忠在山上卻找了太子議事,他懇求太子協助著向皇帝晉言,召安祿山入朝。

太子和安祿山是不洽的,因為安祿山以前入朝,很有些輕視太子,但是,太子李亨對於楊國忠的求助,又只是敷衍,他不願在父皇那邊作出積極的表現。

此外,在楊國忠為相而給予太子若干行動自由之後,李亨也暗暗地培植了自己的勢力。一位曾被楊國忠所斥的侍郎房琯,如今成了太子的賓客。太子系統的人認為:讓楊國忠和安祿山相鬥,對太子地位會有好處。

李亨回憶著李林甫獨攬大權時,自己是不能有任何活動的,宰相對太子的監視,比之皇帝更嚴,他擔心有朝楊國忠也會如此。因此,李亨雖也看到安祿山的勢力擴充套件所出現的危機,卻不作積極性的建言,而太子的門下客,反而製作將相不和的流言。

於是,在驪山華清宮,宰相楊國忠直接向楊貴妃求助了——他曾先請虢國夫人說過,沒有滿意的答覆,便直接和貴妃談。

那是在一間普通的房屋內,時間是皇帝午睡休養時。

“國忠,我從來不預聞政事的,皇帝也從來不和我談大政,我如說,他會奇怪,甚至可能起疑!”楊貴妃坦然說。

“玉環,我知道,不過,事態真的很嚴重,我當著家,不能坐視!外面有謠言說我和安祿山因私怨而不和,所以我排擠安祿山,其實不是的!我壓不住安祿山是事實,當年,李林甫是壓得住他的!”楊國忠低喟著:“因為我壓不住他,危險也就更大,玉環,這是為國家,不論如何,你要盡一分力!”

對於楊國忠這一席話,楊貴妃驚詫了,她認真地問:“四海昇平,安祿山真的敢造反?”她稍頓,又說:“以前,我聽到一些反叛案,其實並不真,如果說李林甫生前要造反,我就不相信,那時,安祿山好象是力證李林甫勾結外族,有異圖,你是主理此案的人!”

“玉環,情形不同,李林甫勾結外族,大約不假,但是,他的反和安祿山的不一樣,目前天下精兵,大多在安祿山手上,倘若他一有起兵,朝廷會無兵可抗!”楊國忠切切地說:“在上山之前,我請花花和你說過,最好能請高力士出面——”

她沉吟著,慢吞吞地說:“花花和我說過兩次,我不相信,再者,那時候高力士患病在休養,我也沒問他,既如此,我見著皇帝時,向他提出,不過,皇帝如追問起來,我只能說明你向我說的,我的一些人事關係,皇帝都知道!”

“這也不妨事,玉環,最好是你說先聽到別人說,然後再及於我,否則,不太好,因為我向皇上提過許多次都沒有結果,而我,平時不曾認真轉言過!”

“我來設法試試!”

“玉環,今天能進言吧?我怕——希望能早些有決定!”

“如此急?真有如此危險?”她驚動了。

“是的,我每天都在擔心,皇上的興致又如此好,這樣早就上山,又召邀許多人來,我實在不放心,自己設了一個專驛,十二個時辰都傳訊息,為的就是安祿山!”楊國忠坦率地說出:“只要調他入朝,將三鎮兵馬分由三個人統領,那就不會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