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大學醫學院:和高等學院一樣均為獨立機構。醫學院包括英國醫學研究生聯合會、查林·克羅斯與威斯敏斯特醫學院、倫敦醫院醫學院、瑪麗女王與韋斯特菲爾德學院、皇家醫學研究生院等。

高等研究院:由倫敦大學委派的行政機構管理。

聯合組成倫敦大學的各個學院和研究所分散在大倫敦地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在多數實際場合中,這些學院被作為獨立的大學對待。根據英國法律,這些學院中有些是“認可機構”,有權頒發自己的學位,另外一些則是“指定機構”,提供倫敦大學學位的課程。

倫敦大學的其他主要學術機構還包括倫敦大學天文臺,倫敦大學視聽中心,倫敦大學植物園,大學計算機服務部大學海洋生物學實驗站。

倫敦大學的圖書館館藏圖書140萬冊,期刊5500種,此外每個學院和研究院均有自己的圖書館,其中大學學院的圖書館藏書量達90萬冊。

享有盛譽的教學和研究水準

倫敦大學因其高質量的教學與研究水準而享譽全球。著名的帝國理工、倫敦商學院、倫敦經濟學院等世界一流的學院,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倫敦大學共有148000名學生在各個學院學習,另外在全球190個不同國家,還有28000名校外生透過校外學習修讀學位。

始於1858年的倫敦大學校外學位修讀制度已實施了140多年,以滿足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到英國本部學習的學生能夠接受到倫敦大學的優質教育,並堅持統一註冊、統一教學大綱、統一考試、統一授予學位的宗旨,以確保教學的嚴謹性。

校外生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進行學習,並自行決定他們準備考試的方式。他們可選擇在任何倫敦大學認可的商業學院參加正式的學習。無論以何種方式在何地修讀學位,學生獲得的學位完全一樣,都是倫敦大學的正式學位,沒有所謂的“校外生學位”。

目前,全世界就讀倫敦大學校外課程的學生遍及150多個國家。為那些想獲得倫敦大學的學位,而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去倫敦大學求學深造的學生開闢了一條通道。

倫敦大學學院

倫敦大學學院誕生於1828年,是19世紀初自由主義運動的產物。也是倫敦大學數十所學院中建校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學院(有學生8000多人)。

建校伊始,它就將校門向全社會敞開,不分其階級、宗教、種族和性別,這種打破當時流行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術傳統的膽略,對國內外的高等教育都有較大的影響,大學學院下設7個系(藝術系、法律系、自然科學系、工程學系、環境研究系、醫學科學系和臨床科學系),74個教學與臨床研究室和5個學校(美術學校,牙科學校,圖書館、檔案、資訊研究學校,建築與規劃學校和米德爾塞克斯醫學校),其中工程系是英國最早的系科。

倫敦大學(2)

大學學院可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同時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

現代詩人、語言學家劉半農曾就讀於倫敦大學。1917年,被蔡元培邀請到北大預科做國文教員。1918年,北大保送劉半農到英國留學,想讓他補上大學教育。劉半農在倫敦大學學院語言學系就讀,進了語音實驗室,學習各種實驗方式、儀器裝置。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是喬治國王四世和惠靈頓公爵於1829年建立的,是倫敦大學的第二大學院(有學生6000多名),位於泰晤士河畔的Strand校區是主校區。1985年,伊麗莎白女王學院(建於1908年)和切爾西學院(建於1891年)併入英王學院。

該校有本科生10000人,7個教學學院約有研究生3400人。國王學院自建院之日起,一直在英國的高等教育中處於領導地位,它的教學和科研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盛譽。

該院的藝術、醫學和自然科學等學科素享盛譽,且仍在發展壯大。下設7個系(藝術與音樂系、教育系、工程學系、法律系、生命科學系、數學與自然科學系、神學與宗教研究系)和一個附屬醫學與牙科學院(設1200張病床,牙科醫院每年可接待10萬名患者)。

國王學院已有8位諾貝爾獎得主,DNA螺旋結構正是由該校的科學家發現的。其悠久的歷史也只有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可以與之爭鋒。

倫敦帝國學院

又名帝國理工學院,成立於1907年,是隸屬於倫敦大學的一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