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本分,從未做過一件錯事,戶部尚書之位,他當之無愧。”
此言一出,朝堂四驚,不少大臣面面相覷,對他舉薦的人十分吃驚,畢竟劉正聲之前是公開支援慶王的少數大臣之一,難道劉衍心中就沒有芥蒂嗎?
就連皇帝也有些詫異地挪動著坐姿,探出半個身子問道:“你再說一遍?誰?”
“戶部侍郎劉正聲。”劉衍字字鏗鏘擲地,有力又清晰。
“敢問太子殿下,為何推舉此人?”有大臣忍不住跳出來問道,不光是他,其實在場許多大臣都深感意外,也很想要知道為什麼。
劉衍回首看著他,故作不解道:“你居然問我為何?我推舉劉正聲還需要理由嗎?他的所為難道你們不是有目共睹嗎?刑部尚書的位置他不來做,還有誰能做?”
說著又轉向皇帝,正色道:“父皇,兒臣查過,那劉正聲治理戶部特別有一套,之前就立下累累功勞,只是他為人低調,沒有宣揚出來罷了。”
與其說是他低調,倒不如說是司徒珏搶了他的功勞,劉衍沒有直說出來。大家的心裡卻跟明鏡似的。
“眾卿覺得子順舉薦的這個劉正聲如何啊?”皇帝雖沒有表明態度,但他臉上的神色和說話間甚是欣慰的語氣。已經間接說明了,他對劉衍推舉的人很滿意。
殿前議論聲一片。忽然有人出佇列,躬身行禮道:“臣覺得,太子殿下所言甚是,高位向來都是賢者居之,既然劉大人對戶部如此瞭解,不妨一試。”
劉衍微微側目看去,見是協辦大學士宗摯,忙將他記在心中,因楚沉夏在今日上朝時曾提醒他。那些先跳出來支援殿下的,極有可能是將來願意站在殿下這一邊的。
隨即,刑部尚書陳闕、禁軍統領王秦和裴叔東都一一跳出來附和劉衍,緊接著那些之前曾為慶王謀事的大臣也紛紛跟著跳出來。
皇帝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便將戶部尚書一位定了下來,下朝後又將劉衍留了下來。
屏退旁人後,皇帝由劉衍扶著進了梅林,金梅花季長,有許多枝至今還在開花。皇帝饒有意思地走了一圈,才進入正道。
“子順,父皇老了。”皇帝悠悠嘆了口氣,見劉衍要開口。便抬手製止他,繼續道:“朕知道你要說什麼,可朕老了是事實。許多老毛病啊,現在都發作了。都是朕年輕時造的孽啊。朕仔細地想了想你當初提出的停戰策略,也不是沒有道理。百姓過得太苦了,這都是朕的錯啊。”
劉衍忙搖頭道:“不,這不是父皇的錯,是這個時代的錯,是戰爭使然,百姓才會漂泊伶仃。兒臣知道父皇想要一統天下,萬民歸一,只是天下殘破已久,怕是難以用戰爭來完成父皇的大業了。”
“誒……”皇帝輕嘆了一聲,自嘲道,“朕上了年紀,常常嘆氣,早些年,朕東征西戰的,視人命為草芥,現在老了,格外惜命,這才想起百姓的苦痛來,朕這些年,真的虧欠了萬千子民啊。”
“縱觀九州,三十六郡,一百零二縣,唯我南宋多數百姓衣食無憂,不用受那顛沛流離之苦。這些都是父皇賢明,造福了泱泱百姓。”劉衍正色道。
皇帝一聽便笑開了,但還是故作不滿,責備道:“好了,這又不是上朝,你說的這麼嚴肅做什麼?朕只是想和你好好說說話,聽聽你對這天下的看法。”
皇帝見他噤聲不語,又忍不住道:“你看你,讓你好好說話了,你又不說,朕真是拿你沒辦法啊。”
“兒臣想去看看母妃。”劉衍忽然岔開話題,皇帝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無奈道:“也罷,去看看你母妃,今日就陪朕和你母妃一塊用膳吧,朕都不記得,我們三人一起用膳是在什麼時候了。”
劉衍笑著回憶道:“是我離開金城的前幾日,母妃覺得我小小年紀就要去軍營生活,心情十分低落,父皇那時便來找母妃,安撫母妃,還與我們一同用了晚膳。”
“哦?有這回事?朕怎麼不記得了?”皇帝聽見覺得十分新鮮,努力回想卻想不起來。
“兒臣記得很清楚,那一天,父皇特意命御膳房做了兒臣最喜歡吃的櫻桃肉。”劉衍說到這裡,整個人便放鬆了下來,甚至喜道,“自從那日吃過御膳房的櫻桃肉,兒臣就一直念念不忘,後來卻也沒機會吃著了,到現在還惦記小時候的味道呢。”
皇帝聽聞,開懷大笑,連連道:“好,好,好,今日朕就讓御膳房再為你做這道菜。”
高嫻妃那時已準備用午膳了,見他父子二人有說有笑地出現在自己面前,不由得大吃一驚,有些怔忡地迎上去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