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敢侵擾大明的邊疆,楊博覺得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所以,當張凡拿著聖旨去往楊博府上的時候,心中雖然是有些忐忑,不過在他看來,這件事情成事的機率會大上許多。
果然,正如張凡所料那樣。
楊博接下了聖旨之後,只不過稍稍思量便是做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張凡會要這麼多火槍,顯然不是給大明的軍隊用的,大明軍中該有火槍的也已經全都裝備了。而對於張凡,楊博雖然是並不算接觸太長時間,但是也有些瞭解的。張凡自然是不可能明目張膽地將這些槍交給什麼外族,或者是大明之內那些打算叛亂造反的人,更何況就算是給了他們,沒有火藥彈丸,這些火槍也與木棍無異。
再說了,不論張凡的這份聖旨是從哪裡弄來的,必然是經過了李太后,或者是朱翊鈞的同意的。既然皇帝或者是太后的已經是同意了下來,那麼他楊博也就沒什麼的了。李太后再是一個婦人,朱翊鈞再是一個孩童,他們畢竟是大明的皇族,他們絕對不可能看著別人用自己的東西來危害自己的。
而如今,能夠需要這些東西的,也就只有扶桑那裡了。歐洲人有著自己的火槍,自然是沒有必要從千里迢迢之外的大明朝購買。而大明朝以前與扶桑也是有過生意往來,無論是朝廷承認的,還是當年的“五峰船主”,海盜王汪直的走私行為,總之楊博是明白這些的。
而想到了這些,張凡打算去幹些什麼,楊博心中也就自然是有數了。雖然說這個辦法看起來很無恥,絕對不符合聖人教化,但是對於楊博來說,一個靠近大明,而且其間戰亂不斷,流亡的人還會不斷對大明海疆進行騷擾的國度,的確是需要如此去治治他們。
所以,考慮清楚了的楊博,並沒有開口詢問張凡什麼,而是問道:“張大人,為何才這麼點?”
“楊大人說什麼?”張凡對於楊博突然間開口說的這番話有些不明所以了。
“我的意思是,怎麼才這麼些槍?”楊博說著話,攤開了聖旨,說道,“這裡總共才讓工部製造三千隻。那扶桑國雖然疆域並不如我大明朝寬廣遼闊,不過據說那裡的人也是不少,而且如今他們整個國家都在混戰。這三千條火槍,是不是有些太少了?”
“呃……”張凡聽楊博如此,頓時間是無語相接,冷汗都留下來了。本來,張凡之前還在擔心楊博會不同意,或者說是即便楊博同意了,也會對他大肆說教一番。然而如今,楊博非但沒有責怪張凡什麼,還說這東西給的太少了。這的確是讓張凡覺得有些汗顏了。
“這……這也是有原因的。”張凡好半天才平定了心中的那些個怪異想法,看著楊博說道,“楊大人所說的這些,我也是考慮過。”
“哦?”楊博聽張凡這麼,不由得好奇地問道,“既然你想到了,為何如今卻是改了想法?”
“楊大人,我在這麼準備之前,也是對扶桑那裡的情況做了些調查。”張凡說道,“那裡雖然人也算是不少,不過那裡如今的大名混戰之下,真正能夠上戰場的,都不是經過訓練計程車兵,那些人都是各方勢力的寶貝,全都是用來看家底的。真正上戰場打仗的,大都是農民,而且基本上都是些吃不飽的人。先不說他們的仗究竟打的怎麼樣,只是每場仗,雙方能夠各出個一千來人就可以算得上是慘烈了。
“而火槍這種東西,對於用人來說,並不是如那些刀劍一般,握到手裡,即便是沒有訓練過,也能拿起來砍人的。所以說,那裡的每個勢力當中,能夠拿著火槍上戰場作戰的人,也是沒有幾個,咱們的這些槍雖然還不算多,但是對他們來說,卻也是足夠了。”
楊博聽到張凡這麼,面上不由得一滯。兩軍作戰,只不過有兩千人對壘,居然就可以稱得上是慘烈大戰,這對於任何一個受了天朝幾千年問話問話薰陶的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且……”張凡接著說道,“火槍這種東西,殺傷力極強,特別是在那些扶桑人的眼中,對於火槍很是重視的。所以他們即便是購買,卻也是肯花大價錢的。我在楊大人面前是晚輩,也就不用瞞著楊大人了。這些槍由工部造出來,成本不過是十兩白銀一條而已,就算是加上由咱們的人運過去的種種價錢,最多也不過十二兩一條。但是如今,一條火槍在扶桑那裡卻是可以賣得到五兩黃金的天價。
“雖然說,扶桑歷來盛產黃金,可是那裡打仗大了一百多年了,各方勢力都是大有損耗,能夠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來購買的人,也的確是不多了。再說了,咱們又不能隨意降價,即便是咱們願意往下降,那也得裝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