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時光如梭, 日子過得飛快。七二年的日子好像還在昨天,今天就已經進入了風風火火的八十年代。各家各戶也有了不大不小的變化。這變化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首先就是這個政策, 這些年政策變化真是老大了。七六年就大變化了一次, 街上的紅袖箍好像一夕之間就全都不見了。大家再也不怕說錯話, 成分上講的也不是那麼明顯了。七七年又恢復了高考,這又讓很多孩子看到了希望,剛宣佈那段日子, 他們這一片兒見天兒都有人放鞭炮呢。等到七九年,又是什麼改革開放,小商小販多了起來。雖說這些並不是跟每一個人都有實實在在的關係,但是卻也是跟他們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這可是實實在在感覺到了外面現在是日新月異的變化。許多人家上山下鄉的孩子都回來了, 他們這個衚衕的人比以前更多了, 有人下鄉回家, 有人結婚生孩子, 有人來了有人走了,巷子裡的人來來往往, 但是又只多不少。人多了, 不少人家都有些大大小小的矛盾, 不獨獨是他們四十四號院子,其他的院子也是不遑多讓的。這住不開,找工作, 樣樣都讓人急躁。但是大家又是實實在在的感覺到, 現在日子比以前更好了。以前除了按票購買, 再買點什麼東西都要偷偷摸摸的, 那黑市兒哪裡是容易去的地方, 多少總是有些提心吊膽的。但是現在可不怕了,現在走街串巷賣東西的,那可不再少數,還有不少膽子大的練攤兒呢。這都是允許的,再也沒有紅袖箍抓他們,大家都是光明正大的。他們這邊也時常聽說有人去什麼鵬城,也有人去什麼蘇聯,總之這做生意的人多了,街上也出現了有錢人,相比於七十年代的謹慎,現在做小買賣都不是什麼大事兒,平常的很。畢竟,現在已經是八二年了。這外部環境不少的變化,他們大院兒也是如此。最先要說的就老莊家,老莊家過去這麼些年,倒是沒有再添丁,莊志遠和梁美芬沒再生一個,莊志希和明美也沒再生。他們家依舊還是四個小孩兒。哦不,是四個大孩子。按理說現在莊志希和明美想生一樣也能生,畢竟三十出頭也是身強力壯的。不過現在已經開始計劃生育政策了,作為雙職工家庭,莊志希和明美都沒有這個想法的。團團和圓圓今年已經十一歲了,讀小學四年級,他們的同學包括了大幾天的李珍珍,還有小一點的白晴晴,還有小七斤。五個小孩兒是同班同學。像是隔壁院兒比他們小一歲的葉思遠,那是大強和王自珍的大兒子,他小一歲,讀三年級。但是也混在團團圓圓小分隊。他還有一個弟弟葉思佳一個妹妹葉思甜。一個讀一年級,一個讀幼兒園。團團圓圓在附近的機械廠小學讀書,成績還不錯,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虎頭和小燕子,哦不,現在已經叫莊陽和莊雪了,大孩子總是不能一直喊小名兒的。莊陽今年考大學,他考上高中都是踩著邊,十分的兇險,所以現在考大學的希望也不是很大。可是莊志遠夫妻都對大兒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整天盯著他,可憐的莊陽,頭懸梁錐刺股,頭頂“高考”二字,每天慘兮兮。倒是他妹妹莊雪成績不錯。莊雪讀高一,成績比哥哥好不少,只要她能穩住,這考大學的希望是比哥哥大不少的。這十年來,機械廠和客運站都曾經分過房子。作為雙職工家庭,莊志希和明美兩個人只要有一個人選擇了分房,那麼另外一個人就沒有機會了。最終莊志希還是在機械廠這邊分房了,雖說機械廠九十年代中期就開始衰落最後走向倒閉,但是現在是還是如日中天,算是一個大國企,分房也更大一點。莊志希是七五年分的房子,他比他哥哥幸運一些,分了個五十多平的兩室一廳。莊志希夫妻考慮之後也沒有選擇搬走,他們還是更喜歡熟悉的環境,而且那個時候團團圓圓也小呢,雖說當時候的情況跟大哥莊志遠的情況不一樣,是有個房間可以住的。但是從長遠來考慮,男娃兒女娃兒長大總是不能住在一起,而且雙職工誰照顧孩子呢,孩子那麼小,總是不方便。最終莊志希還是跟後院兒的老趙家換了房子。因為是樓房換民房,所以是兩間房換了三間房。那家子女兒出嫁了,地方夠住,換兩間樓房也不吃虧,皆大歡喜。因為兩個兒子都換了房,莊家開了一個家庭會議。莊家人商量了一下,莊志遠一家四口住過去,正好是兒女一人一間房。而莊志遠自己現在住的那間房子,莊老蔫兒和趙桂花搬了過去,他家原本的三間半房,現在是莊志希一家四口住著。莊志希夫妻搬到了老兩口這屋,兒子和女兒一人一間房。圓圓住在莊志希他們原本住的這間,團團則是住在虎頭和小燕子那間房。那間房的隔斷已經拆開了,收拾的利利索索的。至於說團團旁邊那半間房,也就是堂哥堂姐小時候曾經住過的房間,現在還是做倉庫用。雖說這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