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的仕途當籌碼,能做一次就能做第二次、第三次,直到逼得愛人和父親鬧翻。女婿不是女兒,即使是以後有了外甥,熱衷功名的父親也不可能站在家明的角度上去考慮。
十二年前,父親能搶了家明的加分指標,十二年後,他為了他自己的前程,照樣能以親情的名義壓迫家明讓步。政治人物,永遠是政治人物,用家明的話來講,那就是有追求無底線,柳莎莎不想看到父親將來可能的醜態。
“唉,沒用的”,此刻的李家明沒了改變世界的自豪,反而很落寞道:“莎莎,你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什麼意思?”
第二百零九章 遷總部?
個人太強,國家太弱,那是一個悲劇。
國家太強,對於個人來說,也未必就是一個喜劇。
當未來的女婿一聲長嘆,智商、見識都差女婿一等的鐘老師疑惑道:“為什麼?”
李家明雙手遞了杯茶過去,苦笑連連。
“鍾老師,有貪婪的原因,更有政治與文化原因。”
這些事,別說半輩子呆在學校裡的鐘老師,連聰慧過人的柳莎莎都不理解。
“家明,什麼意思?”
要把這事說清楚,就得回到華人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核心大一統。
春秋戰國的時候,正好與古希臘同期。孔子在齊魯半島,乘著一輛破車周遊列國的時候,畢達哥拉斯正在義大利南部傳授幾何學;孟子出生的時候,亞里士多德剛剛12歲。
到公元前360年的時候,在東方發生了第一次重要的集權式改革,就是商鞅變法。而此時在西方,出現了亞歷山大大帝。
公元前156年到81年的時候,漢武帝完成了中央集權制度的改革;幾乎同時,在西方也出現了一個凱撒大帝,他同樣用高度集權的帝制替代了共和制。從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三世紀的500年裡,東西方世界分別出現了兩個大一統的帝國,東方的叫做大漢王朝,而在西方是羅馬帝國。
千年之後,華人自稱為漢人,可以看到漢朝對後來歷史的影響;而在西方,幾乎所有的文明史都會用很大的筆墨來描寫羅馬時代。
到公元184年,漢帝國陷入內亂。華夏經歷了將近400年的三國魏晉南北朝,幾乎同時,羅馬帝國在外族的侵略下分崩瓦解,從此東西方歷史突然的花開兩枝。
華夏在公元589年重新實現了統一,並從此再也沒有長期分裂過;而歐洲進入了中世紀,經歷了漫長的封建制,從此再也沒有統一過。
“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文化核心就是大一統,三國魏晉南北朝近400年的戰亂,讓所有知識分子達成共識,進而讓全天下達成一個共識大一統。
要實現大一統,就必須強幹弱枝,樹立中央政府的絕對權威,遏制地方勢力的野心。”
有道理,聰慧的柳莎莎猶疑道:“你成了懷璧其罪?”
個人再強,強得過國家?李家明不敢確定,楊總他們背後的人是否有莎莎猜測的那些心思,但萬事都是小心無大錯。雖說個人代表不了國家,但權力在人家手上,人家就可以代表國家。
既然代表了國家,那就得退避三舍,這是一根踩不得的紅線!
“那?”
李家明搖了搖頭,表示如果真如她所擔心,此事無解。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如果真的出現以公權力剝奪私人財產的悲劇,自己除了遠走異國他鄉外,不會有任何反擊,但他也不相信真有那麼一天。時代不同了,有資本原罪的富豪或許會落馬,但沒有原罪的資本家,任何人都不敢以‘懷璧其罪’或‘莫須有’的罪名進行迫害、打壓。
“家明?”
“沒事的”,李家明拍了拍女友的手,安慰道:“不會走到那一步的,如果出現了你想象的那種情況,連國本都會動搖,其後果不是哪一個政治人物或政治勢力可以承擔得了的。”
“哦”。
一場被現實逼生的感情危機化於無形,李家明也不得不親自出馬去面對從京城而來的楊總。雖說他是修煉兩世的老狐狸,但從未都沒有達到過那個層面,對頂層人物的心思無從揣摩。都說是以史為鑑,可史書是不掌權的文人所書,又如何能準確把握手握重權者的心思?
是人都有弱點,忠誠只是因為背叛的代價不夠,酒色財氣之下鮮有人能抵禦得了,可李家明反其道而行之。收買了兩三個趙家人有個鳥用,即使事情真是最壞的局面,也得讓上面顧忌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