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4部分

許多事情我都聽說了我也明白有些事與你新來的薛書記無關我也沒有想你能撥開烏雲見日月但現在我有了信心。我相信我們金豐縣將來有晴朗的日子來。”說著他又笑著道“我人老了一扯就扯到其他方面去了。薛書記你可不要生氣。”

薛華鼎沒有笑說道:“每個人都要為他做的事負責。你放心吧。”

老頭鄭重地點了點頭。心裡知道薛華鼎說地是什麼。

接著老頭開始談起蓉洱茶來他說道:蓉洱茶是一種很神奇的茶品。因為隨著歲月流逝它的口感不但不會像其他茶品一樣變壞反而會越陳越香所以有人說它是“能喝的古董”。因此。茶的陳期反而成為喝茶者心目中評價是否是好茶的標準。

顯然老頭對蓉洱茶很瞭解說起來一套套地他接著說道:人們對於蓉洱茶的年代辨識主要是靠觀湯色、看葉底、品口感等行為來大致確定。不過這樣很容易造成偏差裡面摻雜太多的主觀性和隨意性無客觀標準可言。即使是茶道里的高手也有出現誤差的時候。特別是現在玩假地人多更不容易判斷準確了。

因為茶品的湯色和口感很容易受到入倉的影響在潮溼環境下儲存一年。茶的外觀轉化可達到自然條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伴隨而來的卻是容易引起的茶品黴變等情況。市場上許多所謂老茶都是經過入倉處理後將年份誇大幾年甚至幾十年後高價出售。

少數真正長期從事茶葉貿易而知情的茶道高手也由於經濟利益更將辨識年代的經驗當作秘密隱而不宣。而坊間流傳的各類蓉洱茶書籍由於不具備正確地歷史觀和嚴謹的考據精神甚或根本是為了商業利益生拼硬湊更加了錯誤觀念的傳播。

蓉洱茶年代辨識的方法。同古陶瓷、書畫等古玩的鑑定方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方面各種型別的文獻記錄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斷代依據。比如廠方的加工記錄、銷售記錄、倉庫的儲存記錄、商家地定製記錄以及會議檔案等等。但這些資料通常是普通商家和消費者難以接觸到的只有對蓉洱茶鑽研較深的茶人們才能得到。

另一方面就是茶品自身的時代特徵。這是依附於茶品本身在現實中最為直接、觸手可及的斷代依據。各個歷史年代的茶葉生產過程中任何一個技術環節的改變都會在茶品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茶品陳化的歷史。溫度、溼度、地理位置也會深深銘刻其中。由於對茶品製程、儲藏情況地瞭解不斷加深過去使用的湯色、口感、葉底等感官鑑定方法現在已經僅僅作為輔助方法使用。

老頭正說得起勁薛華鼎和姜樂為正聽得入迷的時候柴老闆的老婆端著一壺茶來了。她笑著跟大家打了一個招呼幫每個人倒滿一杯茶之後就悄然走了。

柴老闆喝了一口茶說道:“一般來說。隨著時間的流逝。蓉洱茶在陳化過程中的變化是湯色越來越紅口感越來越醇和。苦澀度降低;熟茶在陳化中渥堆熟味會逐漸消失。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茶品年代辨識的輔助手段。但是並非湯色紅地生茶都是老茶。現在有人傳言說什麼蓉洱茶出現什麼棗香、參香、樟香等等香味地就是好茶實際上不是。出現這種香味都是在溼倉條件下形成的正常條件下儲存地熟茶不易出現各類特殊香氣。這裡面的道道太多一時說不清楚。”

姜樂為笑道:“我還真聽別人說過這事。”

薛華鼎問道:“柴老闆你認為是不是隻有金豐縣才能出產這種蓉洱茶?”

老頭搖了搖頭:“不是隻是我們金豐縣出產的比較好一點可能與我們那裡是山區而其他縣這類山區很少有關也可能是我們那裡的土質與其他地方不同。以前雙清縣跟我們金豐縣的茶園面積差不多。在以糧為綱的年月那些茶園幾乎全部被改成了稻田。如果不是我們那裡山地多水源不好解決我們那裡一樣會改茶為稻。稻田比茶園需要更多的水。”

薛華鼎說道:“那就是說只要有茶葉種苗雙清縣也可以成為蓉洱茶大縣?”

老頭笑著說道:“應該是可以。只是這改來改去是不是好我就不知道。”

薛華鼎道:“我也只是瞭解一下如果茶葉的價格高。茶園的效益好我們政府還是要引導農民擴種。特別是當茶葉價格很吸引人的時候我擔心農民盲目擴種沒有好地種苗也不管到時候造成損失就不好。如果現在就著手準備也算是未雨綢繆吧。”

老頭佩服地點了點頭。說道:“還是薛書記考慮得遠。如果現在就能著手準備種苗的話將來就不著急了。實際上不管將來是不是有人大規模擴種準備一些種苗還是有用處的。我現現在鄉下很多品種已經退化不但質量不好產量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