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國優秀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凸現生機勃勃的國家形象,又要體現現代化、國際化、人性化的全人類的共同追求,同時要充滿動感,要突出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王敏這樣談到對“奧運色彩”的理解。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王敏:從核心圖形到奧運獎章(2)

在奧運藝術研究中心,王敏在兩位工作人員的配合下,親自操作電腦,向記者展示了他們設計的“奧運色彩”,讓人驚歎於色彩組合帶來的美,在專用色彩上,他們選擇了以下幾種:

中國紅:紅色的宮牆,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婚禮,紅色的春聯……紅色是北京的顏色,也是北京的象徵。從古至今,北京的生活中充滿紅色的裝飾主題。紅色是激情和運動;紅色是喜慶與祥和;紅色是民俗與文化。因此紅色構成了北京奧運會的會徽顏色的主色。

琉璃黃:黃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樹葉和豐收的農田,是北京最亮麗的色彩。“琉璃黃”代表著北京獨特的自然景觀及人文與歷史的精彩和輝煌。黃色在中國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徵意義,將在奧運會專用色彩系統中扮演明亮與歡快的角色。

還有“長城灰”、“青花藍”、“國槐綠”等,以灰色為例,北京整體城市色彩以無彩色的灰色調構成,該色調一是能夠體現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和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四合院民居;二是能襯托皇家“紅牆黃瓦”,從而將北京的歷史地位展示得更加突出、鮮明;三是使北京具有濃郁的現代感,灰色是北京奧運會色彩系統中獨具魅力的元素。

原來奧運會可以如此美麗。我不禁驚歎起來。

三、奧運獎章“金鑲玉”

當無數人猜測北京奧運會的獎牌上將雕刻“龍”還是“故宮”時,王敏所領導的獎牌設計團隊卻別出心裁地將“玉”這一特色材質運用進來。“這個設計確實能讓人眼前一亮。關鍵是,它較之歷屆奧運會都不同。”王敏向我們回憶起此前的諸多設計方案:“團隊的許多預選作品都各有千秋。每個設計的風格也差別甚遠。最後敲定‘佩玉’方案,就是因為它前無古人的突破性。”

據透露,在獎牌設計過程中,王敏和他領導的設計團隊無不在“外國人如何才能領悟”、“如何最能體現中國文化”這些問題上苦苦推敲。王敏說,用本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去大膽地實踐,體驗前所未有的設計,是這次奧運獎牌之所以獲得各界認可的關鍵。

2006年10月,王敏作為獎牌設計的發言人向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做過陳述。他說:“在獎牌裡嵌入玉是我們的首創,我很擔心奧委會出於獎牌金屬識別性的考慮而拒絕方案。但出乎意料的是,奧委會成員對這個設計非常喜歡,都豎起了大拇指。”

“‘中國特色’不僅是表層文化元素的做秀。外國人看到一個大燈籠,或者一帖書法,並不能明白什麼。民族的東西要讓別人認可,就要用對方能夠接受的語氣對中華文化精髓娓娓道來。一定要簡潔、要有強烈的時代感。” 隨後,與獎牌同時配發的證書還處於後期完善中,每樣材質的敲定都是一次考驗。王敏透露,證書中用到的絹就取材於“絹錦名城”杭州。從中國極富歷史傳承特色的城市取材,這顯示了奧運獎牌的至高尊榮。

攻克了獎牌設計這個大難關,王敏所在的團隊還將面臨奧運官方海報、門票、指示系統等設計重任。“前方儘管壓力重重,但是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非常難得的鍛鍊機會。這對我們而言是一舉多得的。”

四、海歸設計師的人生故事

“2001年北京申奧時,我作為申奧團隊的一員去過莫斯科,主要負責申奧陳述中的多媒體資料設計。”王敏動情地與我們聊起他與奧運的一段淵源。“那時我在美國,但是我已經向奧申委有關負責人承諾,一旦申奧成功,我將回國工作,盡我能力為奧運會出謀劃策。”

原籍山東的王敏早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浙江美術學院,1983年留學德國,1986年考上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的研究生,成為自1949年後該學院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研究生。王敏畢業後留校任教。早在2001年,王敏就與北京奧運會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北京申奧多媒體陳述報告的主要設計師,王敏為北京成功申奧貢獻了很多個不眠之夜與他的才華。

在海外,他深感中國的經濟地位和文化地位不相匹配——外國人眼中的中華文化往往就是中餐;製造業中,“三來一補”產品的比例相當高;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形象設計、品牌宣傳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