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就是破局南二丘的關鍵。
南二丘之所以挖不完,其原因,就是兩個字,不定。
南二丘內有大陣,這陣法,乃是一個巨型風陣,風的特點就是漂浮不定,所以,如若不能看透南二丘的跟腳,那麼,修士就始終找不到南二丘的核心區域,始終只能在外圍打轉。
不定風陣還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風過無痕。”
修士在南二丘裡邊探險,只要走出一定距離,身後那些已經被探明的區域,被不定風陣這麼一吹,頓時環境大變,痕跡消失,就化為好似從沒去過的區域,回頭,修士兜兜轉轉,又轉到那探查之後的區域後,還以為這是沒有到過的新的青丘空間。
於是乎,南二丘挖不完的名聲就不脛而走。
也曾經有那陣道大師懷疑過南二丘的特質,認為南二丘可能是迴圈陣法,只是,因為不懂青丘的總體佈局,哪怕是有所懷疑,也始終看不透南二丘的奧妙。
南二丘,是三尾神龍之中,生機之龍的一個重要節點,相當於一個八方樞紐,南二丘的不定風陣,如若不能拿到生機之龍的大環境去分析,那就始終找不到破關之法。
方雲倒是弄懂了南二丘的特殊規律,找到了可能的破局之法,但是,這陣法,如若只是方雲一人出手,怕是也很難一下破陣,那還得同伴們同時行動,齊齊配合才行。
南二丘的不定風陣,關鍵是需要有風。
風從哪兒來?風並不在南二丘之內,而是從各個不同的青丘之中,透過玄狐之門吹拂而來。
南二丘是個樞紐,一共連通了十六個青丘,每兩個青丘共用一個玄狐之門跟南二丘通風,也就是說,南二丘一共有八個風口,稱之為“八面來風。”
不同的風口,風的種類不同。
華夏修煉理論之中,關於風力,也有詳細描述,《風部》有云:“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漠風,東北曰融風。”
到了千重星,關於八風的分類和釋疑,已經有了較大的差別,名稱更是千差萬別,總得來說,青丘天的八面來風就是應用了千重星的風力分類標準,那就是,按照風力強弱屬性,進行分類。
不定風陣就是利用八個風穴,不同的風力特點和強弱,在不停地移動變化,讓南二丘充滿了神秘感。
一般修士,就算看懂不定風陣的特點,要想完全破開這個陣法,也是相當困難的,理論上來說,修士必須破壞掉至少五個以上風穴,這樣才能斷開不定風陣的風力來源,讓南二丘的核心部位暴露出來。
不過,方雲身具華夏幻方傳承,卻是找到了一個極為特殊的陣法,正好能夠跟不定風陣產生一種相互剋制的作用,讓不定風陣短暫停止。
這陣法,就是華夏傳承之中鼎鼎大名的八門金鎖陣。
華夏幻方,奇門遁甲。
八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在奇門遁甲之中,乃是極為重要的,代表天地人三才之中才人之時。
八門金鎖,就是利用八門相互之間的迴圈作用之力,鎖定一片空間,形成極為特殊的殺陣。
古典記載之中,八門金鎖陣都相當兇險,曾經在華夏曆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國時期,魏將曹仁就對劉備用這個陣型,被當時劉備的軍師徐庶看破。之後,諸葛亮根據“奇門遁甲”的使用方法進行改良,而編繪出完整的“八陣圖”。
傳說之中,北宋楊家,女將軍穆桂英大戰遼軍,也曾經被八門金鎖陣給困住,最終得到高人相助,破陣而出。
八門金鎖,講究的是利用八門之力,開啟特殊鎖關之能,困殺對手。
有意思的是,方雲認真分析了南二丘的不定風陣之後,豁然發現,這個陣法需要八面來風,因此也就設定了八大風穴。
而且,天地之間,很多陣道原理都是相通的。
八面來風的八個風門,實際上就跟八門金鎖陣的八個大門,有些類似。
如此一來,就給了方雲可乘之機。
方雲並不需要真正破去不定風陣,方雲只需要在幾個風穴穴口動動手腳,將這風門的風力給斷了,然後,將風門修改成八門金鎖的特殊陣門。
原本,八大風門遙相呼應,就已經具備不少八門金鎖之力,方雲稍稍修改,頓時就讓這不定風陣開始向八門金鎖轉化。
方雲進入南二丘,讓小白用金剛圈壓制風門,同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