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壓死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
近衛文麿的運氣真的不好,這位曾經以提出大東亞共榮圈而臭名昭著的日本內閣首相剛剛上任,還在糾結是否對華採取一種虛偽的和平姿態時,就遭遇了朝鮮“去殖民化”這麼荒唐的事。
近衛文麿簡直不敢相信支那帝國竟然這樣的無恥。分明是他們在朝鮮推行殖民統治,而大日本帝國不過是在保護大韓帝國皇室,卻要以這種無恥的方式來推翻朝鮮帝國。試圖獨斷統治整個朝鮮。
日本對於中國所推行亞盟政策一貫充滿了敵視和曲解,在日本看來,幾乎所有的亞盟成員國都不過是“支那帝國”的保護國和殖民地。
日本這些年也流行“去殖民化”的理念,近衛文麿就是這樣的號召者。但他的“去殖民化”精神是專門針對“支那帝國”的,他所提倡“東亞去殖民化”基本可以理解為要支援蒙古、滿洲國、西藏、新疆都從“支那”所謂的版圖中獨立出來,剝離支那人的殖民統治。
身為日本皇室之屏藩的近衛家公爵華族。近衛文麿在日本軍政兩界都擁有極高的地位,即便是號稱“最後的元老”西園寺公望和他也有非常良好的私交,相互尊重。
近衛文麿的父親和西園寺公望是同一時代的日本大貴族,彼此也是非常好的朋友,而近衛文麿的思想則和其父截然相反,他的父親主張日清結盟,共同抵禦歐美外寇。而近衛文麿繼承了父親的一些思想,卻提倡分裂“支那帝國”,領導東亞抗衡歐美的設想。
他從年輕時就經常宣稱“支那這種國家總是會分裂的,然後就會給東亞帶來巨大的災難”這樣的話,常常因此而顯得特別引人關注和出名。
現實是很殘酷的。中華帝國不僅沒有分裂,而且在反分裂的這條路上走的非常穩健,帝國雖然沒有成為東亞的災難,倒確實是日本的災難。
近衛文麿出任內閣首相之前,日本已經倒閉了兩個短命內閣,起初各方都是希望近衛文麿出任首相組閣,但他連續拒絕了兩次,最後等他終於決定出任首相組閣時,各方都為他作出了極大的讓步,使得他在日本政壇近十年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組建了一個強權內閣。
當然,這也和元帥府的載仁親王陸軍大將、伏見宮博恭王海軍大將對近衛文麿的特殊支援有關係,作為日本五攝政之首的近衛家的公爵,身為日本華族之首,他和載仁親王、伏見宮博恭王就代表著日本天皇對日本軍政控制的高峰。
日本後來宣稱天皇對日本法西斯主義沒有任何責任,事實如何則是眾所周知,沒有天皇和載仁親王、伏見宮博恭王、近衛文麿這些人的支援,日本法西斯主義根本不可能成為社會和國家的主流思想。
昭和天皇有反法西斯的長期警戒,但最終還是接受了這種思想,哪怕是預設了這一思想對日本的控制,本身也是一種極大的罪行。
在中國中央內閣宣佈在兩年內取締北部朝鮮的殖民管轄後的幾天裡,日本軍政界一片緊張,海軍部和陸軍部不斷的秘密磋商,已經考慮了那種極端政策——用偷襲的方式襲擊中國海軍,消滅中國海軍之後,利用朝鮮的山地同中國決戰,並且逼迫中國同意將朝鮮都交給日本管轄。
當然,他們也考慮在消滅中國海軍之後,重新奪回西琉球和臺灣,開啟大日本帝國向南擴張的通道。
他們用的那個措辭是“收復琉球之西和臺灣”。
因為是非常冒險的策略,近衛文麿對此是堅決不能接受的,可他還是決定在這天夜裡在同載仁親王、伏見宮博恭王再做一次秘密的協商,可他們三個人只是日本法西斯主義的保護者之一,其實對於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真實控制力都不高,但這種情況是日本明治憲法就已經決定的狀況,當年的那一份明治憲法被視作永恆不可更改的憲法,實際上只是日本早期各藩勢力相互妥協的結果,導致日本內部派系叢生,海軍省、陸軍省、海軍參謀部、陸軍參謀部內部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派系,根本無法扭結到一塊。
當所有的派系內部都在秘密討論先下手攻擊中國海軍,徹底結束中日海軍競賽之時,一個人站到了所有人的對立面,這個人就是時任海相的海軍省大臣米內光政。
米內光政堅持他的觀點。那就是進攻中國海軍絕對無異於自尋死路,對於海軍內部青年將官們制定的那些可笑的所謂作戰計劃,米內光政只用一句話就能反駁所有人的倡議——不管怎麼樣。只要你們不能擋住支那的空軍襲擊帝國本土,你們的一切計劃都是沒有用的。
這是日本的致命傷。
在同中國進行了長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