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而韋見素又乘機迫進一步,請他發出命令,著諸軍分別值勤,除列隊戒備外,餘從擇地休息。
陳玄禮不明白此時開朝會的作用,但已被丞相拉住,只能依照著發出命令。在此之前,他只和將軍們商量著進止,現在,他舉起佩刀,以大將軍身份發令。
將軍令下,哄亂停止了,龍武軍中官員,迅速地近前,陳玄禮指派了八人傳令整兵。
四員騎將分別領兵分散佈防,柵城前,漸漸靜下來,此時,韋見素拉了陳玄禮入柵城去見皇帝。
主將一被拖離了現場,群兵只能依遵已發的命令列事。柵城內外,也有侍衛列隊,一隊飛龍騎兵,由高力士親領而到,到柵外的廣場上,列成四方陣,人數不過二百,但齊整和肅穆。
高力士很快入柵城,在見皇帝之前,先命令裡面的衛隊分出四十人去西驛,接著,他入見皇帝,韋見素把設朝的建議又說了一遍。高力士冷靜地說:“陛下請移駕西驛,恆王殿下及遺後官員均已自後面趕上,老臣請皇上移駕西驛召百官議事!”
李隆基疲弱地點點頭。於是,高力士轉向陳玄禮:“請陳大將軍護駕先行,再命左右將軍率部分別戒備道南道北!”他說完,不待回答,就上前扶起皇帝向外走。
陳玄禮被絆住了,在無可奈何中隨著皇帝向西驛,而高力士於事先得知進駐西驛的前頭部隊沒有變,那是右羽林軍的所屬,雖然只有八十人,但在此時,卻用得上,此外,他帶來的飛龍廄兵是另一組不曾參加叛亂的。柵城的面積大,防護較為困難,西驛本是舊驛站,已廢棄不用的,地方小,但規模尚存,高力士相信,有兩三百精兵衛護,即使三倍的叛兵,也不敢貿然行動。再者,他在奔走中已大致弄明白情勢,真正謀叛的是將軍們,附從的兵士並不多,因此,他要求再轉移和隔離。
這是成功的一著,高力士和韋見素相配合,既把陳玄禮絆住,又分開了叛部,以及自後面召到了幾位王和官員,把第二度叛亂的可能壓抑了。
皇帝才到西驛時,壽王李瑁,恆王李瑱,永王李璘,涼王李濬等和十來名奔散的朝官也趕到了,他們帶來的從騎也有六十人,西驛人多了,又有了較嚴密的部署,至少暫時是不會再發生叛亂事件了。
韋見素力請設朝,又請召太子。高力士則主張啟程。
於是,壽王密奏,後面的情勢不佳,現在上路是不適宜的,召太子,只怕也不會來,他建議舉行朝會,確定楊國忠有罪,再宣佈今日在馬嵬坡安營,明日再走。
皇帝接受了這一建議,立刻在破舊的驛中設朝,以韋見素為首席丞相,以替楊國忠,由於御史大夫魏方進被殺,眼前無人可任,便以韋見素的兒子韋諤為御史中丞。
安營休息的命令很快傳達到軍中,休息令使得軍中的情況鬆弛下來,馬嵬坡的大危機過去了。
李隆基的神志,似乎直到此時才清醒過來,他命令壽王和高力士到後面去和太子談判,隨著,長嘆著說:“我抱恨終天了!”
(完)
………………………………………………
()全集TXT電子書免費下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