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節制,大錢不敢拍胸脯說不動心,遺憾的只是沒被大錢砸上過。
眼下這銀子,雖然是他李肆訛來的,可論理他只是動嘴,還得要關田等人,以及整個礦場的人動手,他可沒心厚到真能全當是自己的。只是,六十萬……六十萬……
前世的房價就在腦子裡打著轉,李肆模模糊糊想著到底能買多少坪。
“就這麼著了,正事更要緊。四哥兒,還是趕緊跟咱們說說,你準備怎麼造炮吧。”
關鳳生最後看了一眼銀子,凝住了心神,開始說到他最關心的事。
第三十六章 借雞生蛋
() 李肆身為軍迷,對軍制和兵器自然心中有數,造炮技術更是胸有成竹,當然,全是紙面上的……
所以李肆先讓關鳳生從頭到尾,講了一遍他們的造炮過程。
明代多鑄銅炮,用的是木泥範鑄炮【1】,工藝繁瑣,而到了明末清初,銅鐵炮都有,鐵炮上用的是泥範鑄炮,具體技法是失蠟法,也就是用蠟先作炮模,然後泥封做出泥範。泥範幹後,再融化裡面的蠟,灌入鐵水,冷卻後敲碎泥範即可。
李肆穿越前看的資料倒是簡單明瞭,可聽到了真正的要點和具體的步驟,這才發現自己還真是紙上談兵。
“真正的要點就在這泥範上!”
說起本業,關鳳生頓時沒了平常那憨實模樣,整個人眉飛氣揚,精神煥發。
“選泥調泥就是一門學問,泥不能太粗,太粗就很容易崩解。太細也不行,水氣出不透,不僅泥範幹得慢,灌鐵水後出泡也多,所以一般都是上好膠黃泥混細沙,八二相配。加水多少也得有拿捏,比照牆泥適度。若是按我家祖傳下來的技法,用什麼土,用什麼水,什麼時辰調配,講究可多得去了!”
“幹範是最要命的,炮匠最揪心的就是這事。可不是簡單的讓泥巴幹了就了事,泥範上下內外都要勻幹,最容易壞事的就是外幹過快,內幹不足,所以泥範都是通風陰乾。”
說到這,關鳳生目光悠悠,回憶起往日歲月。
“我祖父和我父親在三十年前三藩作亂的時候,就在給尚家造炮,我在一邊打雜,後來尚家敗了,家裡也受了牽連,不是李大哥,咳咳……怎麼說到這了。”
關鳳生收回思緒,繼續說起這幹模。
“如果時間趕,日頭又掌握不好,那就得生火烘乾,但必須得是小火緩幹,否則範內的蠟就會先融。若是幾千斤的大炮,光幹模就要三四個月,北方至少也要兩三月。只是小炮的話,北方春秋季裡一個多月應該能幹範,冬天就得奔兩月以上了。而夏天不是造炮的好季節,泥範很容易過幹崩裂,裡面的蠟也會早融。”
田大由皺眉插嘴:“北方這季節還好說,可咱們廣東正是多雨的時節,水氣太重,花的時間多了許多。而生火烘乾的話,蠟多少都會先融一些,鑄出來的炮廢率很高。”
這話讓李肆想到了一件事,鴉片戰爭時,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視察虎門炮臺軍防,結果發現火炮多不堪用,其中一門炮的炮膛里居然有“可儲水四碗”的大坑,想必就是因為泥範幹得有問題而出的岔子。
關鳳生像是在安慰自己:“也只有多造模多試,當年我父祖造的可是幾千斤的大炮,現在只是造六十斤的小炮,幹範上的麻煩應該會少很多。”
他看向李肆,眉宇間那層憂慮揮之不去:“兩個月還是太趕了,就算一個半月泥範能出來,剩下的時間還得刮膛打磨,我和你田叔最多能照顧到七八個泥範,算來只能有一半廢炮。如果只是造成炮樣子就成,廢炮也能交差。可聽鍾老爺的要求,是要能打響的成炮,那就算是小炮,只准有一半的廢率,這要求也很高,萬一有個閃失……”
聽到這裡,李肆心裡也有了數。
“關叔田叔,咱們不用泥範。”
關田二人一怔,表情又豐富起來,往日那種吃驚卻沒那麼明顯了,多出來的是期待聽到什麼新鮮東西,他們的心境已經被李肆漸漸磨練了出來,不再像以前那樣大驚小怪。
“那用什麼呢?”
田大由還是配合了一下,出口問了聲。
當然是用鐵範了,說來還得感謝一百多年後的滿清官員,和林則徐、魏源同時代的龔振麟。
龔振麟的鐵模鑄炮法是先用泥作出泥炮,將這泥炮分解為四到七節,每節分為左右兩瓣。再對應每一瓣,用泥巴做出外範,外範上留了把手,還有能將各瓣相互連合在一起的筍卯。接著將鐵水灌入每一瓣內外泥範裡,就做出了這一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