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似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用了約十餘分鐘,陳逸便將這百餘字的寒食帖完全書寫完畢,在這首詩中,他同樣運用了高階書法術,以及將靈氣注入了其中,使得整幅書法顯得靈韻動人。
在寫完寒食帖後,陳逸在後面寫了款識,註明了這是與盧基諾先生相遇而作,最後,他將自己的鈐印蓋了上去,至此,整幅書法已然完成。
陳逸剛剛完成書法,放下毛筆時,旁邊的盧基諾便忍不住上前觀看,看到這一幕,陳逸笑了笑,讓出了位置。
在看到這幅書法的第一眼,盧基諾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這整幅書法給人的感覺,就如同一條河流一樣,連綿不絕,行雲流水。
他對於華夏書法,也是有著很多的研究,否則,也不會收藏如此多的華夏文物,而這幅行體,確實是他之前在一些著名書法文物上所沒有看到過的,可以說真的是陳逸自創的一種書體。
除了行雲流水之後,他還感覺到了這幅書法那獨特的意境,就如同詩中的意境一樣,讓人看到了一幕幕悲涼的場景,當真讓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每一個字,每一句詩,都是充滿著靈氣。
這讓盧基諾為之震驚,書法和畫作有著極大的區別,畫作可以以形象化的影象,讓眾人感受到畫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而書法,卻是隻能透過方塊字來表達情感,有時候給人的感染力不如繪畫。
可是在這一幅書法上,他真的受到了詩中的感染,那是一種沉鬱,悽愴的意境,陳逸所書寫的書法,彷彿就與蘇軾的這兩首詩融合在了一起。
蘇軾的寒食帖,是他最為喜歡的一幅書法,他特意幾次前往寶島,欣賞這幅書法,更是不斷的研究這兩首詩。
此時此刻,他感受到了與蘇軾真跡中的那些意境,但是陳逸所書寫出來的這些意境,與蘇軾的又有些不同,在悲涼之中,有著一種灑脫,有著一種自信,更有著一抹希望,這就是陳逸書法所給他帶來的感覺。
與蘇軾的有一定相同,卻是感覺不同,盧基諾完完全全明白了,陳逸為什麼如此年輕,卻在華夏書法界有著極大的名氣和地位,只是因為陳逸的書法水平,已然與古代的一些書法大家一般無二了。
他覺得自己這次遇到陳逸最大的慶幸,就是讓其書寫了這樣一幅書法,可以想象,如果這一幅書法出現在拍賣會上,哪怕他是義大利著名的富豪,可是也不敢保證,完全能夠搶到這幅書法。
透過這一幅書法,盧基諾也可以想象的到,未來的陳逸,一定會成為華夏文明中一顆燦爛的明星,不,不是未來,現在就已經是了。
第九百五十章私人拍賣會(四)
而同樣站在書房裡間的保羅院長,也沒有客氣的來到了盧基諾的旁邊,觀看起陳逸的這幅書法來。
他身為世界第一的佛羅倫薩美術院長副院長,對於華夏繪畫包括書法,都有過很多的研究,雖然他的華夏語說的同樣不好,但這並不妨礙他去欣賞陳逸的這一幅書法。
隨著觀看的深入,他的面上也是露出了震驚之色,之前他只看到過陳逸點睛的畫作,還有那一首詩的小字題識,並沒有真正看到過陳逸的書法如何,今天當他真正看到時,有些不敢相信,這會是一個年輕人寫出來的。
這時,外面的眾人看到盧基諾以及保羅院長已經開始欣賞書法,頓時起鬨說道:“盧基諾先生,我們也要求欣賞書法。”
這些人連說了幾遍,盧基諾才從書法中回過神來,看著外面的眾人,他點了點頭,將書法拿到了外面的桌子之上。
當外面的這二十餘人,看到陳逸的這幅書法後,感受各自不一,有些人能看懂華夏文字,有些人卻是看不懂,但是無論看懂與否,他們都有著同樣的感覺,那就是這整幅書法的文字,彷彿像水一般的在流動,整體的感覺十分的連貫,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
而那些看懂的人,就如同盧基諾和保羅院長的感受一樣,一個個充滿了震驚。
等到所有人欣賞完了書法之後,盧基諾帶著感嘆,望向陳逸。“陳先生。感謝你能夠為我書寫這樣一幅書法。這幅書法,讓我見識到了一個新書體的誕生,這幅書法中的意境,與兩首詩結合在了一起,又與蘇軾的意境有些不同,讓人充滿了震驚,我已經預見到了未來世界一位書法大師的出現。”
在旁邊站著的許多人,都連連點頭。表示贊同盧基諾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