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吧。”
在晉代,紙張已成為許多書法家主要的書寫材料,當然,這些紙的質量,也是有好有差,而傳說王羲之書寫蘭亭序時,用的就是蠶繭紙。
顧名思義,這種蠶繭紙是用蠶繭殼製成的紙,潔白縝密,其特徵是寫字後墨透紙背,光滑爽利,可以抗蟲蛀壽命長,是紙中上品,不是一般人所能用得起的。
只不過在現代卻是根本無法得見晉代的蠶繭紙,所見到的也只是宋代製作而成的,只不過根據研究,宋代的蠶繭紙並不是用蠶繭製成,是用櫧皮加工而成。
至於後世所常常見到的宣紙,此時卻還沒有被髮明出來,到唐代才創造出來。
秋月道長笑了笑,然後從一個櫃子中,小心的拿出來了一些蠶繭紙,放到了書桌之上。
陳逸好奇的用手拿起一張,觀察了一下,果然潔白縝密,表面光滑,纖維交織均勻,可以說是比精良的宣紙質量還要好一些。
隨後,他將紙擺放在書桌上,開始研起墨來,秋月道長見狀,卻是主動走到近前,幫助他研墨,同時開口問道:“陳居士,不知你想要書寫什麼。”
“在那世外桃源般的道觀居住的一段日子,是我人生最難忘的經歷之一,此番又有幸來到東華觀,見到了秋月道長,可以說是與道有緣,如此的話,我便摘抄一些道德經片段吧。”陳逸笑著說道,對於道德經這一個道教經典,他可以說是十分的熟悉。
秋月道長點了點頭,面上露出了期待,“陳居士,墨已研好,請。”看到陳逸這般風輕雲淡的模樣,已然是充滿著自信,他實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這蠶繭紙上,所寫下來的字跡。
陳逸微微一笑,輕輕拿起毛筆,蘸上墨水,開始在這蠶繭紙上奮筆疾書起來。
在書寫之時,這蠶繭紙給人的感覺,確實有些不同,那紙張的光滑,使得他的行書,更加的流暢自如。
而秋月道長站在陳逸的身邊,看到紙上所寫出來的第一行字時,他的面上,便露出了目瞪口呆之色,這陳逸所書寫的書體是行書,這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以年輕人的天性而言,行書和草書無疑能夠將自由發揮出來。
只是,陳逸所書寫的行書字型,他卻是從未見過,不僅如此,這行書字型中,讓他感受到了一股濃郁的意境,甚至與王羲之的黃庭經相比,也是差不了多少。
在看到這些字跡時,他極力剋制住了想要驚呼的衝動,他簡直有些難以相信,一位書法家的功力,絕不可能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大成的,必須要經過日復一日的臨摹古帖,學習前人的一些書法經驗,從而讓自己的書法變得成熟。
陳逸如此年輕,其所書寫的行體,便達到了這般成熟的境界,簡直讓他不敢相信,他覺得,這不可能是一個年輕人所能做到的。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展現書法(下)
看著這蠶繭紙上,不斷由陳逸所書寫出來的字跡,秋月道長無比的驚歎,他之前還有些猜測,這個年輕人如此自信,其書**力能達到哪一步,有沒有資格與王羲之進行比較。
可是現在,看著這些字跡,他真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一種他從未見過的行體,其功力水平已然達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他現在倒是覺得,陳逸之前所說的與王羲之相比,差了許多,這真的是非常謙虛的話語。
道德經這部經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華夏曆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華夏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有關資料顯示,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陳逸所書寫的,亦是其中最為經典的片段,在之前的書法練習中,他也是書寫過多次。
他的小楷書法學自於王羲之,其中自然而然蘊含了一些道意,而他本人又在三清觀居住過數次,身上已然擁有了道家氣息,所以,書寫這種關於道教的經典,在他的書法中,是常見的。
對於道德經,秋月道長為道家弟子,一觀之主,自然是無比的熟悉,在觀看陳逸所書寫的一些片段時,他卻是從中感受到了一種道韻,彷彿這些字跡,帶著他進入了這道德經的世界之中。
這些字跡,猶如行雲流水一般,充滿著流暢,充滿著一種瀟灑之意。與道教的上善若水。大道無為可謂是如出一轍。
一個年輕人能夠將字型書寫的成熟。已然是讓人驚歎的事情了,而陳逸,卻是做到了筆意兼得,其中的意境濃郁,讓他都不敢相信。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逸書寫了約五六百字的道德經片段,便停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