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正是因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當他們同時患上癌症的訊息傳出,有人稱這回他們是“同病相憐”了。
霍英東和何賢雖然“同病相憐”,但最後的命運卻並不相同。
霍、何都是中方的老朋友,過去,中方在港澳的工作,對他們倚重很深。這些年,他們率先回內地投資,為內地的建設出錢出力,更為中方敬重。內地方面得悉他們患上癌症,甚為關切。
據聞,內地方面當時曾建議何賢去北京接受治療,表示中央和國務院會給予特別關心。但何賢仍然決定按原計劃到美國接受治療。
何賢到美國治療後,病情未見好轉,後又轉回香港治療。1983年11月15日,何賢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就要求回家鄉番禺一次。11月24日,何賢在家鄉住了10天后,要回香港繼續治療,當經過他和霍英東捐助正在興建的大石大橋時,淚流滿面,捨不得離開家鄉。12月6日,何賢病逝於香港,終年75歲。國家領導人李先念、葉劍英、彭真等發來了唁電,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負責人在參加何賢的追悼會後,還親自為他扶靈。
中方建議霍去北京理療
關於霍英東治病的情況,前新華社香港分社負責人在他的香港回憶錄中提及:“霍英東去北京治療前,我給中共中央、國務院發電報報告這件事,並派專人去衛生部、港澳辦交涉安排。黨中央、國務院的負責人在接到我的申報後做了專門的批示,衛生部因此十分重視,集中了全國的名醫到北京為霍英東治病。不久,霍英東康復了,回香港後,他對我表示感謝,用了四個字:”再生之德‘。我表示不敢當,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霍的關心,我們應該做的。“
霍英東曾對我談及他患病、治病的事,但他所講的情況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