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局,而是白天鵝賓館,乙方卻仍是維昌公司,這就變成白天鵝賓館是投資合作的一方,而不是原先廣東省旅遊局和維昌公司共同興建的專案,這就造成白天鵝只是投資一方,而維昌公司一開始就不擁有白天鵝的表面效果。
一般理解,這樣的協議,對維昌當然是很不公平的。霍英東縱橫商界幾十年,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簽署協議有悖常理,有悖商業規則,於自己不公允。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這樣籤合同。
那霍英東為什麼還是在這份協議上簽名呢?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霍英東一開始就不計較利益問題。事實上,第一,他最初與廣東省有關方面洽談建白天鵝是在1978、1979年,那時他對在中國搞酒店並不是抱很大的信心,對旅遊業的前景並不是很樂觀;第二,當時,投資回報如何不是他主要考慮的問題,他甚至已經做好了把投進去的資金當作捐贈給國家的打算。
後來,在這本書稿快將定稿時,我和霍英東談到這個問題。可能對此問題有所保留,但簡單的幾句話證明了我以上的分析。
霍英東淡然說:“沒野 (沒事)的,那時,協議……如果捐資肯定大家都說好。”
“問題是,這給協議簽得有些離譜?”
霍英東想了一下,說:“那時,我們對賓館信心不是很足,幾十元一個房,那時的價格就是這樣,怎麼經營?所以,我說道絕對沒有想過要靠賓館來發財,但當時又不能說自己是支援改革開放……”
“但表面看來,似乎你們吃虧?”
“都不是的。”
由此還可以推測,霍英東在當初決定投資興建“白天鵝”乃至“白天鵝”落成開業,簽署那份協議時,他並沒有15年後再合作下去的打算。在整件事中,他始終關心的只是:興建、經營“白天鵝”能否給國家帶來什麼好處?能否為改革開放事業創造出一種可供借鑑的模式?如此說來,霍英東投資經營白天鵝,早已達到了原先設想之目的,無論他後來的想法有什麼改變,也無論以後的情況如何,他已經是一個成功者,收穫已非常之大。試想,這10多年來,外商進入中國內地投資經營酒店者不乏其人,但像霍英東這樣屢創新猷,探索出一種被內地旅遊業所廣為推廣的酒店管理模式者,又還有哪一位?
我不是很清楚霍英東對此事的真切想法。但倘若霍英東現在真的有意合作期滿後仍然合作下去,而卻不能如願以償,那我想他的心態應該是極之坦然的。投資、經營白天鵝,原先想得到的東西全部得到了,原先沒想得到的東西也意外地得到了,那放棄它還有什麼好可惜和留戀的呢?
我曾經和“白天鵝”的一些員工閒聊,他們個個都是言必說霍英東,口口聲聲把“我們老闆”掛在嘴上。我感覺到,在他們心目中,他們只有一個老闆,那就是霍英東。所以,我甚至認為,即使霍英東有朝一日退出“白天鵝”,他的威望和影響力也絕對不會因此而消失。做人如此,夫復何求?
套用一句極之流行的話來說,對此事,霍英東的心境應該是:“不在乎天長日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2003年2月6日,中國首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合約正式到期,按協定,合約期滿後的白天鵝賓館資產收歸廣東省政府所有。霍英東的公司將以承包的形式繼續經營白天鵝賓館,這是中國首例由外資來承包經營酒店業國有企業。
20年來,白天鵝賓館樹立了廣受海內外各界肯定和讚賞的民族品牌,為中國的飯店業爭得了一項項榮譽:1985年7月被“世界一流酒店組織”接納為首箇中國成員;2002年被亞洲酒店網評為“中國最佳酒店”。2000年,白天鵝賓館註冊的“白天鵝”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中國酒店業至今惟一使用在賓館服務上的馳名商標。
截至2002年12月31日,白天鵝賓館共實現營業收入53億元,上繳各項稅金5億元,利潤總額也達到5億元。
“20年來,白天鵝賓館的經營發展十分成功,我也傾注了許多心血,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的白天鵝已經不僅僅是一座賓館,更是一個響噹噹的民族品牌。”霍英東說。
霍英東用“一二三四五”概括了白天鵝賓館的特色:一馬當先——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落成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酒店;二十年——從1983年2月6日開業到如今走過整整20年的光輝歷程;三自——它是中國第一家“自行設計、自行建設、自行管理”的現代大型中外合作酒店;四門大開——中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