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我們驅車橫穿巴格達,但見點點燈光寥寥無幾,不足巴格達全市人家的十分之一,即便是這些燈光,還有許多是私人小發電機自己發的電。由於巴格達南郊的都拉煉油廠和都拉發電廠被徹底摧毀,巴格達成了黑暗之城。據曼蘇爾區一位著軍裝配手槍的負責人講,政府正設法集中巴格達附近的中小電廠向巴格達供電,但由於能源不足,情況仍很緊張。拉希德大街的發電機市場由此興隆起來,一臺四千瓦的二手本田柴油發電機賣價八千伊第(合兩萬五千官價美元)。
阿卜杜。瓦哈卜廣場的黑市美元一日一變。戰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丹麥人w曾用5。56的價格丟擲美元,而今已上漲到6。68。而官方規定1伊第為3。228美元倒掛竟為18倍。
1月13日我曾光顧的乍巫拉影院已經關門,往日流行的歐美片和電視連續劇已經絕跡。巴格達電視臺只播放一套節目,訊號極弱,彷彿下小雨,除政府聲音外,全是阿拉伯歷史劇。
原來16版的官方《共和國報》已減至8版,紙張質量低下,油墨淡,照片模糊不清。英文的官方報紙《巴格達觀察家報》Baghdad Observer已經停刊。
全城已經沒有電話,因為所有的通訊中心電話局全被美軍摧毀。與外界聯絡全靠架在拉希德飯店的三部衛星電話,分別屬WTN,AP和VIS NEWS(Reuter,NBC,BBC)三家所有。對外開價一分鐘150美元到200美元不等。
在薩東大街路口,兩個神色詭秘的青年攔住我,問我支援美國還是支援伊拉克。我說我聽不大懂,我是個攝影師,不懂政治。但我是伊拉克人民的忠實朋友。這兩人一聽惡狠狠地問:“你這是什麼意思?你應該知道,我們庫爾德人快餓死啦。”
市內所有的路口,都有安全警察、士兵、共和國衛隊和民兵把守,盤查過往車輛。我們由於是中國人而倍受禮遇,獲免檢待遇。警衛拉希德大街拉菲丹國家銀行計程車兵見我們重返倍感親切,擁抱不止,索要上次我給他們拍的照片。
入夜,美國飛機轟嗚而來,吵得人睡不著,沒有地面武器還擊。
二十七、我拍劫後巴格達
3月18日,我們重返巴格達的第三天。
一大早,我象餓紅了眼的惡狼,坐在中國駐巴格達使館門口的馬路牙子上等計程車。可巴格達的計程車好象全跑到爪哇國去了,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連個車影子都沒有。自從1月17日戰爭爆發後,伊拉克就宣佈停止對市民供油。一時間,汽油就成了搶手貨,每升油價從當時的0。09伊拉克第納爾,上漲到黑市的每升7-10伊拉克第納爾,上漲了約90倍。往日街上四處可見的出租也立即鳳毛麟角起來。騎腳踏車成為時髦,連巴格達的富人區曼蘇爾區的富豪子弟也學起腳踏車來。中國製造的飛鴿、金鹿和伊拉克國產的巴格達牌腳踏車四處可見。“齋月十六日”大街腳踏車店的普通飛鴿26男車竟開價四五百伊拉克納爾,合官價美元一千五百多塊,而稍好一些的臺灣產變速跑車每輛則約合兩千美元以上。
直到中午11點,我總算到了聞名遐邇的拉希德飯店。兩個月前還婷婷玉立的噴水池已乾涸見底。池中翩翩起舞的阿拉伯少女雕塑早已鏽跡斑斑。飯店大門口一扇鐵門緊閉,客房大廈的玻璃自動門被一扇僅可一人透過的三合板木門取代。所有的玻璃全貼上了“米”字形防空膠條。飯店裡沒有電,當然就也沒有電梯,312房間NBC 的不乾膠紙依然五彩斑斕,可屋內已易主人,幾個伊拉克官員正坐在裡面喝茶。116房間居然還住著個巴解記者,正在吃午飯,桌上地下襬滿了各種方便食品。
伊拉克新聞部的“小鬍子”見我一頭撞進來,不由得大吃一驚:“唐,你怎麼又來了,不是所有外國記者全離境了嗎?”我說我是上個主麻日(3月15日)隨中國大使一起重返巴格達的。這傢伙一聽竟有些肅然。我說作為人民中國“新華”的攝影記者,我有義務拍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的苦難,並將其展示給世界人民。“小鬍子”一擺手:“我明白了,你得等我去請示一下。你知道,現在全城沒電話。”
我一個人被“曬”在大廳裡坐等,又冷又餓憋得夠嗆,連推了幾個廁所全鎖著門,靠近餐廳的廁所終於沒鎖,但“解決”完後才發現,沒水衝。
踱出大廳,美聯社記者正蹺著大腿用衛星電話發稿。目前與外界聯絡全憑拉希德飯店的三臺衛星電話,而這三臺電話歸財大氣粗的美聯、路透們所有。我挺在行地問“美聯”,一分鐘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