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橫無禮的態度極為反感,亦聲色俱厲地作了針鋒相對的反駁。對日本要與西方列強一樣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如在中國享受片面最惠國待遇等要求,中方斷然拒絕,表示中日間不能以“西約”為例,中日應締結平等條約,不能有來無往。

在這次談判中李鴻章的聲色俱厲給伊藤博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時的日本,尚無力與中國一戰。但在日本的堅持下,最後雖然沒有佔到便宜,卻和中國簽訂了一個對等的條約。對數千年來一直稱臣的日本而言,其實已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修好條約》第一條規定:“嗣後大清國、大日本國信敦和誼,與天壤無窮。即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 ”

李鴻章似乎成功了。史家唐德剛認為,近百年中國史上只出了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和李鴻章兩個之外;顧維鈞算是半個。

梁啟超卻認為:“李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後也。”在他看來,西方人認為李鴻章是大手段之外交家,實際上不過是小狡獪之外交家也。

以夷制夷。

這四個字就是李鴻章的外交訣。

中法之戰,欲以英德治法。中日之戰,欲以俄英治日。但這種外交術,當時即受到同為中興名臣的左宗棠的指責,“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日本人回國了,他們開始舉全國之力準備一戰。

1874年4月,日本任命西鄉從道為“臺灣事務都督”,率日軍3000餘人,在琅嶠登陸,進攻臺灣。清政府集調軍隊準備抵抗,日本侵臺企圖沒有得逞。但同年10月兩國訂立的《北京專條》中,清政府不但沒有加以譴責,反而肯定日本出兵原為“保民義舉起見,中國不指以為不是”,等於變相承認琉球是日本屬土,助長了日本的擴張野心。

李鴻章曾經成功地使用“以夷制夷”術使英國給日本施加過壓力,但是由此帶來的另一後果則是日本窺清中國不想開戰的意圖。

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三年後又正式吞併琉球,改為沖繩縣,此後更在朝鮮接連製造的壬午(1882年)事變和甲申(1884)政變,但此時在朝鮮主事的外交官袁世凱嶄露頭角,他相當強硬地插手朝鮮事務,使日本兩次無功而返。

乙 和尚的理想(3)

開戰,開戰!

在日本上層的官僚中,不斷髮出這樣的聲音。

1886年,日本軍部首腦、參謀總長山縣有朋派參謀本部第二局長小川又次中佐到中國做廣泛調查,回國後,他提出了名為《討伐清國策》的報告書,主張在1892年前完成對中國作戰準備,以便有機可乘時,突然發起攻擊。

這是一個相當詳細,而又極端狂妄的征戰計劃。

在小川的攻略圖中,第一步的略取目標是將盛京蓋州以南的遼東半島、山東

登州府、舟山群島、臺灣、澎湖以及長江兩岸十里之地直接併入日本版圖。這不算完,小川的計劃中,還有將中國大卸八塊的想法。在小日本的想法裡,這是一個大日本。小川的第一刀,將山海關以西,長城以南的直隸、山西、山東與黃河以北的

河南省,江蘇省黃河故道、鎮江府、寶應湖、太湖,浙江省杭州、紹興、寧波等

府都劃入日本未來的領地。從地圖上來看,這一刀下去將大半個中國都砍掉了。當然,小川還給清朝的皇帝留了點念想。那就是把東北內(大)興安嶺以東、

長城以北,單獨立為一國,仍由清朝統治。這第二刀遲遲未能下手,但是日本人百年後果然按圖設計,在此處成立滿州國,全不知此乃狂想主義的產物。

小川的第三刀,將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一大塊地方砍下,他居然要“反清復明”,在此成立明朝後裔帝國。當然成立的條件是:“割讓長江以南的土地歸日本。”這如意算盤打得相當精到。

接下去,小川又次相當亢奮地左右砍殺。

左一刀,西藏、青海、天山南路,擁立達賴喇嘛。

右一刀,內外蒙古、甘肅省、準噶爾扶立當地各部首領。

當然,都是有條件的,就是必須給日本人好處。

中國有個古老的傳說,據稱南海有一種蛇叫做巴蛇,它身長有800尺,能吃象。巴蛇把大象連骨頭都吞下肚裡,三年以後才把骨頭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