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誅滅北軍?!
饒是張煌與郭泰心中已有所準備,亦因董卓這句話而心中一震。
李儒笑眯眯地點了點頭,說道,“若我謀誅他們,就算他們窮盡心力,亦找尋不出破綻!……不過,為了日後,還是留下屯騎營為好。屯騎營不如其餘仇視我等,或有可能招攬吸收。”說罷,他彷彿是向董卓跟張煌解釋,微笑著說道,“為掩人耳目,我等一營一營剷除,徐徐圖之。”
此時董卓似乎已經將心情調整回來,聞言咧咧嘴冷笑道,“那就首誅步兵營吧!……有把握麼,阿儒?”
從他的話不難看出,他早已對步兵校尉劉絳暗生殺意。
“易如反掌!”
李儒淡淡回覆道。
眼瞅著桌上這三個人三言兩句就判定了北軍一營士卒的生死,郭泰滿臉呆滯。(未完待續。。)
。。。
第一百八十章 強行攻城!
'董卓、董仲穎……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夜晚,“涼州三明”之一張奐的第三子張猛,懷揣著他對董卓的疑惑,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說董卓尊重他張猛的父親張奐吧,此人始終口口聲聲直呼張奐的名字;可要說董卓對張奐心存什麼怨恨吧,張猛其實也能感覺到董卓對待他明顯要比對待北軍五營校尉更加親近。
張猛恐怕不會想到,他那位赫赫有名的“涼州三明”之一的父親張奐,在曾經於隴西擔任“護羌校尉”的時候,幾乎就是看著董卓長大的,看著後者逐漸從懵懂不曉事的小傢伙,逐漸長大變成滿腹野心的梟雄式人物。
也正因為這樣,當張奐發現自己苦口婆心好說歹說也無法說服董卓放棄心中的野望時,終於惱羞成怒,無奈地選擇了眼不見為淨,徹底於董卓劃清界限。
董卓的確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男人,這一點雖然談不上人盡皆知,但是朝中亦有不少人清楚。
或許有人會感覺納悶,既然董卓是一個如此有野心的人,為何大將軍何進還要加以重用,而不想辦法將他除掉呢?
理由很簡單,因為董卓並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能除掉的棋子,出身於隴西的他,早已將隴西經營為私人地盤,哪怕是境外的羌族,亦多半與他交好。倘若朝廷放出任何對董卓不利的風聲,那就意味著,朝廷必須得做好整個隴西皆反戈相向的最壞打算。
或許有人覺得,隴西不過是涼州區區一郡而已,董卓會有膽量造反?
但事實上,隴西的意義卻絕非區區一郡這麼簡單。
首先,它的北方是金城郡,再往北就是武威郡。而眾所周知,金城郡與武威郡堪稱是當今漢朝最難以掌控的地盤,由北宮伯玉引發,後來因韓遂而鬧大的涼州叛亂,便是起源於這兩個郡。而朝廷之所以重用董卓,也正是希望董卓掌控下的隴西可以對金城、武威兩郡起到遏制作用。反過來說,倘若連董卓都造反了,那麼當董卓的隴西與北宮伯玉、韓遂的金城郡、武威郡戰列統一戰線時,朝廷或將面對整個涼州都面臨失控的最惡劣處境。
其次,與金城、武威兩郡的戰略意義相似。隴西亦屬於大漢國的邊境郡,在這裡常年會發生與境外羌族的戰爭。而董卓能令隴西境外的羌族臣服,那就意味著,若董卓也高舉反旗,境外的羌族必然會一擁而入,到時候,大漢朝廷所面對的絕對不僅僅只是董卓隴西境內的一郡兵力,還得算上境外那許許多多羌族部落的兵馬。
再次,那就是董卓的個人實力足夠強。並不是隨隨便便就會被殺掉的。這就使得朝廷不敢輕易犯險,除非十成把握,否則,就算是朝廷也不敢貿貿然地剷除董卓。
基於這幾點。朝廷對董卓的態度可以說是相當隨和的,當然隨和並不意味著放縱,要知道屯兵於長安附近的北軍,那既是用來防範金城、武威兩郡的。同樣也是用來震懾隴西的。也正是因為清楚這一點,北軍步兵營校尉劉絳對董卓的看法才會那般惡劣,因為他很清楚董卓是一個什麼的人物。
前些日子。逐漸暴露不臣之心的北宮伯玉果然露出了反叛痕跡,鑑於對董卓的不放心,朝廷以大將軍何進的名義,調董卓為河東太守。當時的朝廷已經想過此舉或許會逼反董卓,將他逼到北宮伯玉、韓遂二人的叛逆隊伍當中去,但是朝廷依舊對董卓下達了調任河東的命令,因為朝廷已經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似張溫、楊賜、皇甫嵩、盧植等對朝臣忠心耿耿的忠臣,那是絕對無法容忍西涼的情況逐漸敗壞的。
但有些出乎意料的人,董卓很爽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