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8部分

,他冷冷的一笑。

“我就不信,憑藉我們自己的力量,就完不成這個東西!”

第1165章:日方的“大拯救行動”!

“就是這份方案,你們可不可以做得到?”

面對一群企業代表和核能領域專家,菅直非人指著正信的那份方案沉聲說道。

“這……”

在看過那份資料之後,三菱重工和日立等一眾企業的代表為難了。那份資料寫的太過簡要,主要說明和強調的,是正信的工業裝置效能與福島核電站目前的情況結合的問題。

對於怎麼施工,用什麼方式去補救核洩漏,之時大筆一揮,用春秋筆法一帶而過。所以,即使是方案擺在眾人面前,他們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工業領域和建設領域的事情就是這樣的;

就拿一款產品來說,有的時候,就算是掌握了競爭對手所有的技術引數和設計圖紙,能不能把產品複製出來都不一定。

原因嘛、

生產工藝的不同,製造標準的不同,甚至是人員水平的不同,都會成為不成行的不利條件。

建築也一樣,你使用的裝置不同,施工方式和流程不同,就算是給你一份標註了目標的方案,也根本就無從下手。

這就跟解一道數學題是一個道理,給你一個超級複雜的方程式,並且給你答案。

但是這個解題過程,有時候也能難死人。

而現在這個比單一產品設計還要龐雜的解決方案,那就更不用說了。

“怎麼不說話?做不到嗎?”

菅直非人看著眾位企業代表一臉的懵逼與無奈,冷冷的說了一聲。

“首相大人,這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你要是非要讓我們做,我們也能做得到。但是……”

“但是什麼?”

“但是想要給目前的福島核電站四個機組加裝石棺和基座,如果要在五天之內完成,那就必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如切爾諾貝利當初那樣。”

“那就去做!”

“可是首相大人,您別忘了……切爾諾貝利,死了多少人。我國是否有這樣的動員力量……還是一件難說的事情。”

看到日立建設的人吞吞吐吐的解釋,菅直非人怒不可遏:“混賬!那你們的意思,還是做不到嘍?你說要死人,那好,那我問你們,這個正信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底氣,敢承接這個工程?”

“咳咳、”三菱重工的代表尷尬的咳嗽了兩聲,“這個、事實上在我看來,正信這絕對是炒作無疑。因為不管從哪方面考慮,在他們一百億的要價之下,這件事情都不會成行。所以他們才敢放此厥詞……我對這份方案的可行性,抱懷疑的態度。”

“也不能這麼說。”一直不發一言的核能處置專家說話了:“如果按照正信這份方案上,所標註的裝置效能,完成這個工程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你知道什麼!”三菱的代表怒了:“不論多麼高精尖的施工裝置,也是要有施工人員引導的。我問你,正信一個私企,拿什麼資本來找這樣的現場施工人員?”

在場的同時還有首相的智囊,見到眾人為了這個犧牲而喋喋不休,他略一考量,說道:“夠了、吵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既然是身陷必死之地,那麼我們就找必死之人來做好了。”

“嗯?”菅直非人看了看他,“你什麼意思?”

“我們有一億三千萬的國民,在這億萬國民之中甄選那些身患絕症,但是尚可行動並且懂得建築技能的,應該會有不少吧?

現在的裝置技術,與切爾諾貝利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在我大日本工業科技水平如此之高的大環境下,依靠這些人,再加上諸企業的先進裝置,我想在限定是時間之內做完整個工程,應該不難。

當然,這是我一個外行的猜測。至於行不行,還是得請各位代表參詳。”

事實上,在場眾企業所擔心的,也就是幹這樣的絕戶活會為自己帶來什麼影響的問題。現在福島的情況,要真的是舉全國之力,要搞也不是不能搞。

現在聽到智囊給出了主意,看著菅直非人凌厲的眼神。再想到如果真的解決福島事故而勢必帶來的聲望和好處。

再想想正信一個外企,居然靠著福島核電站的事故炒作起來,這些企業代表有些鬆動了。種種情況綜合到一起,他們終於在請示了各自本部後,對菅直非人做出了最終表態。

“請首相打人放心,我們會竭盡全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