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
監察御史司馬淵在奏摺中破例的引用了林義哲《西國聖道考》裡的話,認為既然“中西聖道同源”,則“西國之富強”,除了“機器之機巧”,亦有“聖教忠義之道”,他認為二者不可偏廢,既然中國在“機巧”方面有所不足,那就應該學習西方,“取彼之長,補中國之不足”。因而他在奏摺中表示了對海防建設的支援,但他仍然強調,“海軍之設,當以忠孝節義為本”。
另一位御史周元宏則上書說,“聖人以天地萬物為師”,學習西方是應該的。西方無論海陸軍皆強於中國,中國無論海防還是塞防,都應該向西方學習,他也引用林義哲《西國聖道考》當中的話說,既然西方國家學習了中國的聖賢之道,“政教大興,文物阜盛”,聖賢之道是中國所長,西國都願意學習,那麼對於“機器奇巧”等西方科學技術,中國也應該學習,並且還要有所發展,爭取超過西方。他在自己的奏摺中還引經據典的考證說,宋明時“機巧之學,中國猶在西國之上”,西方從中國學習了不少科學知識,併發揚光大,至有今日西方科學之興盛,而現在西方既然在這方面超過了中國,那麼中國就更有理由和責任將這些再學回來。是以學習洋學,也不至於讓中國的人心解體。
類似象司馬淵周元宏這樣的清流士子還有不少,這些人幾乎都是林義哲《西國聖道考》等文章的追捧者,他們在各自的奏疏中紛紛表示了對中國周邊局勢的憂慮,雖然他們仍然頑固的堅持****的政教優於西方,但也認為應該向西方學習,取長補短。這些人的聲音無形當中成了洋務派的極大助力,也成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