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5部分

收回封地,但是沒有收到 符節。但是依照我的能力無法阻止我守住陽城,為了遵守信義,幫助陽城君守城,看來我不死於陽城是不可能的了。”孟勝的弟子徐弱勸阻孟勝說:“就算死,如果 對陽城君有益也就算了,但是這樣做,不但對陽城君無益,還會斷絕墨家組織,我認為是不可以的。”孟勝說:“不會的。我和陽城君,我是他的老師;即使不算他 的老師,我也是他的朋友;即使不算他的朋友,我也是他的手下。如果我不死,那麼以後拜見良師時就不會來找墨者了,結拜好友也不會來找墨者了,聘請好員工也 不會來找墨者了。我是為了行墨者的道義而死,為了讓墨家能繼承事業,我將鉅子的位置讓給在宋國的田襄子。田襄子是一位賢能的人,一定可以帶領墨家強大,這 樣怎麼怕墨家斷絕,墨者絕世呢?”徐弱說:“聽了老師你的話,我受益匪淺,那麼就請我先死為你在黃泉開道吧。”於是衝出去和楚軍搏鬥,死後讓墨者們將自己 的頭顱送回到孟勝的前面。孟勝派遣了兩個手下帶人衝出重圍,要將鉅子的令牌穿送到田襄子那裡。而陽城被楚軍圍困,孟勝死了。他的弟子追隨他一起赴死的有一 百八十人。衝出去的人中有兩個人終於見到了田襄子,並且把鉅子令牌和孟勝的指令(傳鉅子位於田襄)交給了田襄子,準備回去楚國和追隨孟勝殉葬。田襄子制止 他們說:“孟勝子已經把鉅子的位子傳給我了,你們要聽我的,不要回去。”但是那兩個人還是回去殉葬了。墨者認為不聽鉅子的的話就是不知墨家之義。如果僅僅 實行嚴酷的刑罰和厚重的獎賞,(而沒有信仰的指導),一定達不到墨家這種境界。今世的治理方法,大多都是僅僅實行嚴酷的刑罰和厚重的獎賞,這樣像墨家的 (崇高的境界)事情就不會出現,這就是古代所認為的以繁煩苛酷為明察啊。…

1. 儒家不相信天地鬼神。結果“天鬼不悅”。

2. 儒家堅持厚葬。特別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喪,浪費了底層民眾的財富和精力。

3. 儒家“盛為聲樂”,一直的迷信禮樂治民。“為之過也”。結果只是少數貴族奢侈享受。

4. 儒家主張宿命論。造成民眾怠惰順命,荒廢此生。

5儒家鑽倫理學的牛角尖。行為滑稽。用辭不當。還自高自大。不可一世。

6 儒家“親親有術”,是包裝著重親的皮。因人廢行。只對關係好的親戚判定其為親戚。

分析:第1、2、3點的根本原因在於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的出發點。孔子代表一些傳統的力圖透過周禮的改良等方式來安定社會的統治者的 思想,而墨子反映的是處於社會下層民眾的觀點。第4點是屬於墨家的誤解,儒家所說的命,是人力無法控制的某種力量。“天人之分”。而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方 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認同人有自由意志。“天人合一”。但是到了荀子一脈,儒家強調先盡力而為,最後才接受人力所無法改變的部分。這種“知命”。已經遠離了其原始意義,含有豁出去的意思。

盡己所能的作為,掌握天命為我所用,哪裡還有五十而知天命而退含義。

首先,是愛有差等與‘兼愛‘的對立。儒、墨兩家雖然都提倡‘仁‘,但是兩家‘仁‘的含義卻是各不相同的。儒家的‘ 仁‘,雖然也主張‘愛人‘,從表面上看來是愛一切人,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裡所謂的‘愛人‘,對統治階級來說,是要調和其內部矛盾;而對被統治者來說,表 面上的愛,是為了勞動者為統治者賣力。而且儒家的‘仁‘,還受著宗法制的 制約,強調‘親親、尊尊、長長‘的區別。比如,《孟子?告子上》記載就明確說:‘親親,仁也。‘這樣便使愛有了親疏厚薄。因此,儒家是主張愛有差等的。墨 家主張的‘仁‘,是‘兼相愛‘。這是一種普遍的愛,是理想化了的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關係。所以,孟子批評墨家的‘兼愛‘是‘愛無差等‘。②學術界多持儒 家愛有差等與墨家‘愛無差等‘的對立的觀點。但是孫詒讓《墨子閒話?墨家諸子鉤沉》據馬總《意林》輯錄《隨巢子》(墨子弟子隨巢子的著作)的材料認為,隨巢子在論述‘兼愛‘時說‘有疏而無絕,有後而無遺‘,即有親疏的差別,但沒有被拒絕的;有先後的差別,但沒有被遺忘的。可見隨巢子儲存了墨家‘兼愛‘說的原貌,是‘純篤無疵‘的。因此認為,‘愛無差等‘的說法,大概是墨家‘傳述之末失‘,加上後人的附會,才成為被攻擊的把子,而它的本意並非如此。③孫詒讓之說,僅錄以備考。

其次,‘罕言利‘與‘交相利‘的對立。儒、墨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