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想,我既然敢擺下這陣,那豈是這麼簡單的。”
“老師,為什麼要稱高句麗人為棒子啊。”
棒子的意思很多種。
後來蔑視韓人稱他們為棒子。
高句麗本來和後世的韓還是有些區別的,高句麗並不是韓人為主體的國家,雖然有部份三韓人,但連半分主人都算不上。
因為高句麗曾經數次臣服於中原,中原冊封高句麗王時,也曾冊封他們為高麗王,因此,中國的史書上,也經常直接簡稱高句麗為高麗。
唐滅高句麗,不久,新羅統一三韓半島。再後來,新羅分裂,再分為三國,其中有個人建立的國家,為了弄的有檔次點,就以高麗為國名。其實那個高麗,是以三韓半島上的三韓人為主體,那是個真正的棒子國家,和新羅、百濟一樣。
但跟高句麗其實沒什麼關係,要說有關係,就是他們的國家疆土,在高句麗時代,是屬於高句麗的。
但就因為高句麗曾經強大一時,因此這些韓人就非要瞎認祖宗,自己的三韓祖先不認,非要把中國遼東古代土著,認做是他們的祖先。
“棒子嘛,你可以這樣理解,婦人們漿洗衣物,都要用到棒槌。這洗衣的棒桘一直到底,因此有時說那些過於簡單,什麼都不懂的人棒桘,簡稱棒子了。”李超隨便找了個理由。
“嗯,這些人確實是棒子,連試探都不試探,上來就衝啊。而且你看,他們全軍衝鋒呢。”
高句麗人上來就是全體衝鋒,想的倒是很美的,想直接一次性衝破唐軍的軍陣。
“棒槌!”
高侃王玄策等一群軍官都笑罵道。
其實他們心裡都很緊張,帶著兩萬白袍,心裡沒底啊。都擔心這些新兵一打起來,會怕會慌,擔心帶不動這些人。
但看著李超那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他們便也只好用這種笑罵來減輕點心裡的緊張。
索頭的靺鞨武士衝的最快。
靺鞨武士是遼東比較大的部族,不過他們生活在比較東和北的地方,那裡更冷更寒條件更惡劣,而且靺鞨部族眾多,卻沒能聯合統一,相反還經常互相沖突,最終讓高句麗征服了不少靺鞨部落。
這些靺鞨人已經差不多都是高句麗人,生活習慣等都差不多。但也還保留著人們的彪悍,他們都留著索頭,也就是披散頭髮,有些還結著許多小發辨。
揮著刀、斧,靺鞨騎兵縱馬賓士,恨不得直接飛到唐軍的頭上去。
跑著跑著,突然一匹戰馬,馬失前蹄,戰馬撲倒,馬上騎士也被甩飛了出去。
然後第二個,第三個。
一時間,向以騎射本領稱著的靺鞨武士,卻一下子摔了一片。
唐軍挖的陷馬坑起作用了。
唐軍的陣就擺在那,棒子們要進攻,肯定是從正面衝過來的。小小的陷馬坑並不大,也不顯眼。
最坑爹的還是唐軍挖了坑後,還故意在上面蓋點草,這樣一來,高句麗人哪裡料的到那裡有坑啊。
陷馬坑很小一個坑,可對高速賓士的戰馬來說,卻是致命的,一旦馬腳踩進去,那馬必然就得倒。
一陣陣的人仰馬翻。
唐軍這邊看的開懷不已。
“好,漂亮!”
“摔死這些棒子。”
極為簡單的陷馬坑,卻成功的坑了數百騎靺鞨武士。
本來極盛的衝鋒勢頭,也因此一頓。
靺鞨人降了速度,可依然有人中招。
這回換成鐵痢疾了,這玩意也簡單,唐軍都是一串串的連在一起的,用的時候,撒出去,那鐵蒺藜總會有一面尖釘朝上。
這東西,對於戰馬也是極傷。
“幹他孃的,這些漢狗,太卑鄙了。”
“無恥的唐豬!”
“砍光他們!”
還沒摸到唐軍的衣服邊呢,結果就接二連三的人仰馬翻,損失的兵倒不多,就幾百騎,可傷氣勢啊。
本來猛烈的衝鋒勢頭,被這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斷,已經氣勢衰竭了。
最可恨的是,本以為這下終於要衝進陣中踏平這些唐軍了,結果發現,前面還有壕溝。
不是很深,但卻挺寬,戰馬躍不過去,雖然不說,可以跑過去,但必須減速,不然那壕溝的落差,會讓馬受傷。
後方。
淵蓋蘇文臉上的笑意沒了,開始變青。
越來越青,越來越難看。
騎兵的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