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詩經》、《尚書》、《易經》、《周禮》、《禮經》與《論語》、《孟子》等。前面五種,是所謂本經;《論語》、《孟子》,是所謂兼經。另外,還新添了一個明法科,專考刑法律令。目的自然是要改變風氣,學以致用,不收冬烘與只會咬文嚼字的浮浪文人;此外,就是統一思想,學術劃一,最終形成“一道德”的大一統局面了。先雖還有人哼哼唧唧,很快也就再沒人吭聲了。總的情況,是令人滿意的。皇上的意思,還要安石將自己的學術思想刊佈全國,以便更快形成思想劃一的大一統局面。這方面的工作,也在積極準備之中,很快就該有結果了。力度最大的是辦學。州縣辦學如雨後春筍,勢不可擋。為了保證經費,除撥專款外,還另外給了學田:一般州學,給田四十頃。有學田收入作底,州縣學校再不用為經費打饑荒了。學校也正式配了教官——教授。教授除了資歷,還得經過選拔考試,才能榮任。這樣,州縣學校不僅有了經濟保證,也有了組織保證。最富有成效的,還得數太學。不僅擴大了規模,最重要的是完善了制度,實行了三舍法:所有學生管吃、管住,按程度、成績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個等級,分舍分級教學,學制五年。初入學的為外舍生,學制一年;合格的,升入內舍,學制兩年;再升,就入上舍,也是兩年。學校裡有專職官員、教員,實行嚴格的管理、考試製度。考試取積分法。五年畢業,按成績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的,資格與進士相同,叫做“釋褐狀元”,可以直接做官;中等的,免禮部考試,直接參加殿試;下等的,免舉人考試,直接參加禮部考試。這種新的學校制度,各方面似乎都還滿意,也確實頗有成效。下一步,該將它推廣到州縣學校,這種制度真正推廣落實了,由學校培養陶冶人才、養士取士的夢想,也就差不多真的可以實現了。安石做夢也想不到的是,他所開創的這種制度,不啻是現代教育制度的最早萌芽,比他不知道的西洋“番夷”的“大學”,也早了去了!

。 想看書來

大宋遺事 第一百回(2)

說到辦學,當然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太學的制度尚未推廣不說,其他該辦的學校,就還有沒辦起來的。武學,在武成王廟內剛剛才辦起來。還有律學——法律學,醫學呢?都應該趕快辦,只好等有機會再說了。

公事之外,安石不免也想到家事,倒也是滿意的地方多。

皇上因為兩府大臣居住分散,退朝之後辦事常常找不到人,太不方便,打熙寧三年,就在大內的右掖門對面,為兩府大臣蓋了一百五六十間房子,讓他們集中居住。東西兩府相對,各有四家,號稱“兩府八位”。老百姓口順,只叫“八位”。安石是宰相,住東府第一家,三進幾十間,早不是興道坊那小院子能比了!

除了房子多,人氣更旺。

早在去年夏天,元澤就因曾布他們推薦,由旌德進京了。元澤被薦,倒也不完全因為是安石的兒子,官官相衛。他自小受安石與幾個叔叔的影響,加上刻苦勤奮,不到二十歲就寫了《老子訓傳》、《佛經義釋》等幾部專著,每部都長達數萬言之多。治平四年中過進士,更以三十幾篇時事策論,轟動了朝野。可那時的朝廷,顧不上別的,他也就只能去當他的縣尉了。這幾年,學問更長進了。一部《道德經註疏》,大氣磅礴,雕版發行後不脛而走,更叫世人驚歎折服。因為上有安石,大傢俬下里都稱他“小聖人”。皇上也讀過他的策論與《道德經註疏》,心裡一樣佩服。所以,曾布他們一薦,當時就召他進京了。皇上知道安石較直,專挑安石去演習祭祀禮、不在朝中那天接見了他。一談之下,果然名不虛傳!不但學問淵博,而且通曉時務,見解深刻。再一問,比自己才大四歲,不過二十八!除了天生聰明,該全是家學淵源與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了。接見當年,就下詔讓他做了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雖有用親之嫌,但安石知道他才有所能,又是皇上的主意,也就不假撇清,讓他走馬上任了。自打上任,皇上更是信任有加。講讀之後,常常留他單獨說話,一留就是老半天。兒子既在身邊,承歡膝下不說,又學有所成,深得皇上信任,做老子的能不高興嗎?唯一遺憾的,是元澤身體不好,安石與夫人不能不常常為此焦心!

除了元澤,安國與安禮先後也都進京為官了。安國在西京洛陽國子監做教授,任職期滿,回京述職。皇上因為安石的緣故,破例召見了他。他是個純粹書生,學問雖有,世事卻多少有些隔膜。皇上召見之後,也就將他留在京中,做了崇文院的校書。安禮先是被呂公弼聘在河東,替他掌握機要文字。到公弼去秦鳳路替代郭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