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將趙普得罪過的大臣調向懷孟,在這些小鬼的惡咬下,趙普反而不會有好下場。
到了京城,一切放在大家面前。正好乘四個節度使進京之時,他慢騰騰地來到京城,趙匡義不好下手,給了太子太保虛職。是虛職,就不會讓人挑剔。趙匡義以後同樣不好下手。
或者趙普此時心中在想一句話,俺胡漢三又回來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章 遙遠的地方(下)
盧多遜眼中洋洋得意。
趙普神情多少有些灰暗,可是宋九又注意到,趙普的眼神多是看著窗外,在窗外不遠處便是朝殿。
宋九忽然明悟。
盧多遜不知天高地厚,認為趙普完蛋了,第一個趙普是快奔六的人,第二個趙普很瘦,還是一個跛子,仕途的不得意,讓他心情多少灰落,看上去就象一個末落的老人。
實際不是,趙普的對手不是自己,更不是盧多遜,與他跳舞的對手只有一人,趙匡義。
宋九低下頭深思。
自己以前陷入誤區,一直想用一些辦法,一些不能上臺面的辦法,不能上臺面的辦法,就是陰謀。
與趙普玩陰謀詭計,會有什麼好下場,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並且皇帝是趙匡義,能瞞過趙匡義的法眼?
但陰謀之外呢?
有。
陰謀不行,還有陽謀。
趙普時隔兩年多後,與宋九盧多遜第一次碰面,造成兩種不同的結果,盧多遜越來越傲嬌,宋九卻在向一個真正的明相進軍。
第一變化是宋九批閱政務速度放慢,更加小心。
第二變化是宋九儘量不反對上面與下面的建議,即便是錯誤的,他不會完全推翻,而是小心地修正完善。
第三變化,他從來不搶權,堂帖沒有關係,盧多遜,沈義倫,薛居正,你們德高望重,是老人家,就交給我處理吧。但尤關到重大政務的提議。審批,也就是冊書、制書、誥命、詔書、敕書、敕榜。宋九隻是提議,從不參與決策。提議後交給三個首相去決策。即便交到宮中的畫黃與錄黃,宋九隻交錄黃,畫黃一律交給三個首相,提議後,由三個首相決策批閱再遞到宮中。
第四個變化就是他的堂帖越來越活潑。
甚至利用堂帖討論,不懂的放下身架請教,如果地方官做得好的,一律鼓勵讚揚。
此例他人不可效仿的,無他。宋九才三十二歲,放在人生旅途中才剛剛起步,然而在官場上,他只是一個小孩子,與新科進士相比,他比呂蒙正還小一歲,比張齊賢小三歲。所以他不顧宰相顏面,請教地方官員沒有關係,然而其他人就不行了。
但不能說宋九是攏絡人心。首先他沒野心,這個詞放在宋九身上就不適合。其次他並沒有為了攏絡人心而不顧對錯,對了就對了,錯了就錯了。即便趙匡義的意旨。錯了,他也提出自己的建議。
可在宋九帶動下,死氣沉沉的官場立即變得活潑起來。
甚至有膽大的地方長史利用堂帖。與宋九開玩笑,強詞奪理去討論政務。
還有的長史想上位。想給宋九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大事小事。不停地遞奏呈,再與宋九討論爭議。
這也沒有關係,想上位是好事兒,盧多遜對這些官員反感,可宋九卻在邊上勸說,不想上位,就失去了上進心,就不會有多少作為,還能當好官員嗎?那怕自己,聽到皇上任命自己為參知政事,心中也同樣歡天喜地。況且他人。
這就是宋九的陽謀。
趙普復歸,讓宋九擔心不已。
得罪了宋九沒關係,多是公事公辦,得罪了盧多遜,頂多仕途受到影響,得罪了趙普,那悲催了。看一看姚恕,未來的候莫陳利用,雷德驤、趙玭如果不是趙匡義插手,最後下場會是如何,未來盧多遜到了嶺南再也沒有回來,史書上還留下萬載臭名,蘇曉雖沒有打壓下去,名聲同樣臭掉,大街小巷說他無子卻是報應。若此,宋仁宗無子,又是因為什麼結果得到的報應!如果不是馮瓚身體好,能在殺人島(沙門島)上活十年之久?
所以宋九擔心。
他想過很多辦法,或者利用衙內的關係,再來一個河洲類似的經營手段,也被他否決。
有作用,但也要看對付什麼人,若是張霽,衙內一呼百應,紛紛去江州表示支援,但若是趙普,還是沒有用。
或者想辦一個旬報,月報,掌握輿論,可是在趙匡義朝,自己又是宰相了,會不會默視自己那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