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幾個月,若有機會,再去太原看你。不過,我這次無意之間發現了一個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你若能請得他和你一道去山西,必可有大用場。”

張之洞的精神立時振作起來,問:“這是個什麼人?你何以這樣看重他?”

吳秋衣慢慢地說:“早就聽說古北口是個險要的關口,這次在城外恰遇兩個家住古北口的商人,正從江南做生意回來,於是暫不進城,和他們一道去了古北口。這兩個商人走南闖北,見識既廣,為人又大方,我和他們很是投緣,一路上說話很多。”

吳秋衣喝了口茶後,繼續說著:“我對那兩個商人說,聽說古北口一帶百姓生活窮苦,從你們身上看來,倒不像是這回事。兩個商人告訴我,古北口本是一個窮地方,在幾年前都還苦,這四五年間因為出了一個好莊主,帶領眾人發家致了富。”

自從奉旨以來,張之洞常想到今後該如何治理山西。行政牧民之事,他可真的沒有經驗。古北口這個莊主,引發了他的興趣:“這個莊主是如何讓他的莊民過上好日子的?”

“我也這樣問過這兩個商人。他們說莊主有幾個好招數。一是把全莊都組織起來,就像當年的太祖爺在關外管理八旗一樣,把分開的五個手指握成一個拳頭。這樣,做什麼事都有力量。二是從山東引來好的莊稼種,種籽好,產量提高了,大家都有飯吃。三是做買賣。古北口歷來產一種名叫沙棗的棗子,味道不大好,雖產的多,但賣不了錢。莊主讓大家曬乾製成果脯。他自己琢磨出一種好調料,加上這個調料後,沙棗果脯又甜又脆。莊主又告訴大家,江浙一帶人喜吃甜食,運到那裡可賣大價錢。果然這一招很靈,這幾年古北口靠這個買賣,家家都發了。這兩個商人就是剛從上海回來做沙棗果脯生意的。”

張之洞點點頭:“這個莊主的確有頭腦。”

“到了古北口,我特為拜訪了這位莊主,果然名不虛傳,有真才實學。香濤,你去山西做巡撫,若有一個這樣的人在身旁,一定會是你的左右手。”

張之洞邊聽邊想,古北口的能幹人,會不會是桑治平?但他不是本地人,又怎麼可能做莊主呢?

“這位莊主叫什麼名字?”

“桑治平。”

果然是他!張之洞兩眼發亮,興奮地對吳秋衣說:“他是我的老朋友,過兩天我去古北口看他!”

“你的老朋友?”聽了張之洞的介紹後,吳秋衣為自己的慧眼識才而高興。

張之洞趕忙修書一封發往古北口,與桑治平約定十八日在他們家裡相見。

三 一位報國心強烈的熱血之士,

偏偏年輕時又錯投了主子

河北平原上,有一座由西至東逶迤連綿的群山。它西起潮白河河谷,一直向東延伸,直至消失在山海關旁的渤海灣。它就是中國的名山之一燕山。自古以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無數悲壯的故事在這裡發生,無數英雄豪傑在這裡創造生命的輝煌。燕山,這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無聲見證者,它與中華兒女同憂患,共歡樂。

古老的長城在燕山身上蜿蜒穿過,將中原和塞外劃開成兩個世界。就在潮白河附近,有一道天然峽谷。峽谷兩邊山勢陡峭,巨石嶙峋,乃周圍百餘里南北必經之路,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就是萬里長城上著名的關隘古北口。

兩漢時期,中央政府便開始在古北口設立縣衙。唐代曾在此處設東軍、北口二守提。宋代時為使臣出遼必經之地。金代在此建鐵門關。明洪武十一年重建古北口城,設東、北、南三道城門。清初在此處建造行宮,為皇家消夏避暑之所。康熙晚年在熱河興建避暑山莊,又擴建木蘭圍場,每年暑季皇室便遷往熱河,此處遂漸漸衰落下來。

第二章 燕山聘賢(10)

當年,桑治平在漫遊天下浪跡江湖之後,看中了這個地方。他喜愛古北口的雄偉險奇。莽莽蒼蒼的群山,高深幽冷的峽谷,樸拙厚實的長城,彷彿正是中華民族的形象寫照。住在這裡,似乎時時刻刻都能夠感受到一種蒼老而凝重的脈搏在不停地跳動。桑治平還喜歡這裡的人煙不多,民風淳樸,沒有塵世中的喧鬧爭鬥。或許是有過行宮的緣故吧,關注國事的流風遺韻依然存在,只要你用心搜尋,京師的大動向都可以透過不同渠道傳到這裡。況且離京城不遠,倘若要打聽個究竟,快馬加鞭,朝發關口,夕至天街,也方便得很。

桑治平竟然是這等具用世之心的人,他又為何不到長安城裡去闖蕩闖蕩,到潢池中去遊戲一番呢?原來,這中間有一個非同尋常的變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