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舉人和進士了。
李明錦覺得自己還要好好合計合計,這些事情都急不得只能慢慢想個好一點的法子,更何況如今手上還有不少其他的事情,好在縣丞馬上就要來了,到時候手上的不少事情也可以放下去,如此也能集中精力去搞縣學的事情。
☆、第81章
新到任的縣丞叫徐子楊,年約二十六歲,面貌俊秀,徐這個姓氏是當今皇后的姓氏,徐氏一族在當今是非常顯赫的世族,當然天下姓徐的不可能都是一家,李明錦對於新來的同事表示熱烈的歡迎。
這種熱情讓剛剛到任的徐子楊受寵若驚目瞪口呆,倒是旁觀的李明秀忍禁不禁,要不是知道長兄實在是為自己可以脫手的煩瑣事激動,李明秀都要覺得這種熱情實在很感人。沒見到這徐大人都要手足無措了嘛,誰見過頂頭上司對下屬都快哥兩好的情形。
徐子楊也是帶著家屬赴任的,不過縣衙之中沒有地兒安頓了,於是李明錦便安排在街區上租賃了一個院子給徐家人安頓下來。院子當然不可能非常好,經費所限,看著徐家下人那嫌棄的眼神,李明秀無語的翻白眼,有地兒住就不錯了,還嫌棄上了,沒看到老哥最近一文錢都恨不得掰成兩文花麼。
在熟悉一番公務之後,李明錦就將手上一些簡單的公務移交給了徐縣丞,為什麼是簡單的公務呢,因為從一段時間的接觸之後,李明錦就發現這位徐大人,可是說是不同俗物的典型代表,有點像是是典型的古代讀書人,詩詞倒是作的不錯,對於對方不時表現出的切磋*,李明錦將李明秀拉了出來,幾次下來之後,那徐大人便是一番要引李明秀作為知己的姿態。
這樣一個看著就知道自小沒有吃過苦的,不通俗物的公子哥,來到了尹川當了一個縣丞?李明錦懷疑這派官的人是不是腦子壞了,不過到底是什麼原因,李明錦不關心,反正不搗亂就行,不通俗物就不通俗物吧,縣學立起來以後,也許可以讓他去幫幫忙,李明錦兀自的想了許多。
晚上吃飯的時候,李明錦和李明秀說起了自己想到的一個籌錢的法子,大概就是先由官府出告示,告知一下要籌辦縣學的事情,凡是治下的家世清白的孩子都可以前來考試入學,前三名不收取學費食宿費全免,當然實在是家庭貧寒的人家,學院也可以透過勤工儉學來免除學雜費,這樣的政策對於寒門學子來說應該有吸引力吧。
縣學初始夫子目前有縣丞和師爺李明秀二人,這兩人一個是進士,一個是秀才,自然學識不差,縣令大人不時也會授課,並且表示後續也會陸續招募夫子,這是為了給那些擔心縣學師資力量不足的人一個定心丸。
縣學所需資金由官府與民間共同出資,民間的出資人,官府會在縣學的日誌裡面詳細記載,也會立牌顯示,為後人敬仰。
李明秀聽完哥哥的敘述,覺得這個法子不錯,於是便笑著點頭讚道:“這個法子好,士農工商,那些商戶有錢卻沒地位,如今有機會讓他們有個好名聲,讓他們出點錢,想必他們是願意的!”
李明錦也是這樣想的,算是劫富濟貧吧,說白了也就是利益互換而已,自古以來商人地位低,即使家中的有錢,但是求那些夫子收徒讀書,很多都是被拒絕的,可不要小看文人的清高喲,這些夫子中很多人都是不屑與商人為伍的。
如今的縣學收人的標準可只是要求家世清白即可,那些希望改變門楣的商人不可能不動心,晉朝可沒有為商人三代不能出仕的規定,不過社會地位確實難以改動。其實自古以來上位者重農抑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在裡邊,古代農業是國家的基礎,商人在古人眼中就是投機倒把,關鍵還特別的有錢,有錢能幹的事情太多了,若是社會地位再高的話,那上位者估計要睡不安慰了,說白了就是平衡。
縣學的事情有了頭緒,李明錦心中很是高興,想到這段時間,胞弟一直和那徐縣丞在一起,便順口問道:
“最近如何?徐大人熱情還沒減?”不怪乎李明錦會如此問,實在是前幾天只要一碰到這徐大人,他便問李明秀在否,又有一首詩出來讓李明秀給他看看,李明錦默默的為李明秀點蠟。
李明秀有點鬱促了,這位徐兄真是個才子,文采風流,詩詞固然十分好,如果是原先的在梓州的李明秀,必定是十分願意和他吟詩作詞的,只是如今在尹川跟著長兄待了幾個月的李明秀,卻覺得詩詞錦繡文章不過是錦上添花的東西,還不如想著如何讓百姓畝產多收一斗來的實在,李明秀覺得自己真是越來越如長兄所說的接地氣兒了。
“大哥,明個兒你還是多找點事兒給徐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