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亮了。”

第五十二章 惹爭議的牛仔褲(一)

1984年,中國正處於建國35週年,中央下達指示讓群眾穿著更美一些,在報紙上撰文“用服裝美化人民生活”,幹部要帶頭講究穿著,鼓勵人民群眾穿著更漂亮一些。

電影院,《街上流行紅裙子》正在熱映。這部電影反映的是紡織廠的女勞模與漂亮裙子之間的矛盾衝突,由當紅的偶像級女星姜黎黎和趙靜主演,影片的創作人員在拍攝時也許沒有預料到,這部影片會成為那個年代中國人服裝革命的寫照。80年代初,封閉的大門被開啟,外面的世界使中國人眼花繚亂,別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國女性開始以審視和懷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隨著對文革極左思潮清算的深入與擴大,中國人開始認同這樣一個真理:美是沒有階級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與意識形態的健康與否必然相連。銀幕上的“紅裙子”是中國女性從單一刻板的服裝樣式中解放出來、開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點的服裝色彩和樣式的一個標誌性道具,一個多樣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裝時代正式到來。

此時金土地牌服裝快三歲了,它已經牢牢把持了瀋陽服裝市場的大半江山,更得到高階職業女性的大力吹捧。並且以瀋陽為根據地,開始向周邊城市輻射。

就在這一年,董潔決定做牛仔褲。

牛仔褲可能是在中國服裝主流舞臺上站立最久的一種款式,雖然今天它仍是一種相當大眾的服裝,但在80年代初的中國,它被當作過於前衛、過於頹廢的服裝風格而被主流社會拒絕。上海某大學曾經在招收研究生時對一名考試合格的學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繼續穿牛仔褲,就將被拒絕錄取。所有那個年代在穿戴上追求標新立異的年輕人可能都被扣過“不良青年”這樣一頂帽子。這些被看似過於反傳統的形象同那個年代的時代主流是如此的不協調與格格不入。

中國人心目中第一個名牌牛仔褲是香港的“蘋果”。1979年上海電視臺播出第一條牛仔褲廣告,播音員唸的是“蘋果牌牛仔(音“子”)褲。”這兩年蘋果紅得要死也貴的要死,能買一條這樣的褲子是莫大的榮幸。之前北京東四把口那兒就開了一家蘋果專賣店,特別熱鬧,每天顧客盈門。大概要一百多元一條的蘋果牛仔褲,相當於時下工人兩個月的工資。

時下年輕人穿的是廣東流傳過來的牛仔褲,數量少很難買不說,質量也比較低劣,穿著穿著,膝蓋上就鼓起兩個大包。

董潔對牛仔褲自然是耳熟能詳,說句不客氣的話,她設計,或者說是參考偷師前人過來的款式,至少能保證二十年,始終走在牛仔流行前沿。

涉入這個市場,她與大山兩個人自然經過反覆商量甚至也爭執過,最終,她的建議透過了。

江蘇常州的牛仔布質量最好,這幾年,他們在服裝界也積累了一些人脈,很順利買到了自己想要的面料。

第一批牛仔褲,順利從流水線上誕生。

丁睿超喜歡牛仔褲,一直沒渠道買。這時候,死活拉著董潔為他量身做了一條。穿上後,自己在鏡子前左顧右盼美得不行。

“小心穿回去,丁爺爺拿柺杖把你敲出來。”董潔給他潑冷水道。

果然,丁老爺子怎麼都看不慣,“睿睿,你看你穿的這叫什麼褲子?屁股繃得這麼緊,像什麼話?快給我脫下來。”

丁睿辨解:“爺爺,你摸摸,多結實的布料,這叫勞動布,專門為勞動人民設計的。耐穿耐髒又耐洗,多好,省得您一天到晚老嫌我把衣服穿破了太浪費。”

丁老爺子一拍桌子,瞪眼道:“勞動人民就穿成你這德行?拿你爺爺當小孩蒙哪?你穿出去試試,滿大街能有人把你當正經的好人看嗎?”

“我怎麼啦?您看看,看看,我這褲腿,就比膝蓋寬了一點點,您出去瞧瞧去,大街上穿喇叭褲的年輕人多了去了,他們那褲腿寬的,都能趕上我的腰粗了。”丁睿不服氣:“比起他們來,我已經夠乖的啦。”

“你個渾小子,你和誰比呢?那些穿著能掃地的褲子,戴著蛤蟆鏡留著長頭髮的人,那是好人嗎?那叫流氓!整天價不三不四流裡流氣無所事事,你跟他們比?你也想去當流氓,啊?”

“爺爺,您這可不對啊。那監獄裡關著的人打扮倒是夠正經的,可他們做出來的事犯下的罪,是好人能做的嗎?留長髮戴墨鏡怎麼了?人家能把大馬路當成自家後院晃悠,說明人家行得正走得直守法不鬧事,否則警察又不是吃乾飯的,為什麼不抓他們呀?”

“再說,大山不也這麼穿?就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