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說下午才有風的嗎?怎麼現在就起風了?”

胡楊隊長搖頭道:“血雪,這就是血雪啊1

呂競男道:“如果這樣前進的話,抵達突擊營地,我們的體力也就消耗得差不多了,明天無法衝頂,有什麼好的辦法沒有,胡隊長?”

胡楊隊長道:“我們昨天定的第二套方案,另一個突擊營地在什麼地方?”

呂競男迎著大風,將地圖鋪在地上,用亂石壓住,道:“你看……”

胡楊隊長看著地圖,對呂競男道:“用衛星導航,請氣象局和地質局的同志協助,我們得繞開這股強風。雪線以上,攀登難度將是目前的十倍,不能在這裡無謂地消耗體能。”

一路上,呂競男用衛星定位導航,不斷透過手機與外界聯絡。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就是這一點好,被衛星覆蓋,手機有訊號,能保持與外界的聯絡。

終於,在衛星定位儀、地圖分析師、氣象觀測員和地質學家的幫助下,大家在雪山面南的山坳找到一處風勢較弱的地方。這裡原本是一大塊平坡,但在中間就像被勺子挖走一塊,面積也不大,那倒捲風便從山坳的上方掠過,至少能平穩結營,這裡就是他們的二號突擊營地。

他們結的是極地專用蠶蛹營,看上去就像半個蠶蛹橫躺在地上。這種營帳內建十六枚營釘,外面同樣牽了四根固定纜,使它固定得非常牢靠,無論從哪個方向吹來的大風都能抵禦。更關鍵的是,它採用了雙層蜂窩狀充氣強化薄膜作為帳篷材料,加上蛋殼狀的蠶蛹外形,使它能夠抗住普通滾石和冰崩的襲擊。在極地環境下,強風往往吹得磨盤大的石頭滿地亂滾,普通營房一砸就是一個洞,只有這種蠶蛹營才能經得起滾石打擊。在南極,中國科考隊的科考站也採用了這樣的蠶蛹外觀,只不過為了增大使用面積,科考站修得更像半個埋在地下的鐵桶。

營帳較矮,低伏,得貓腰鑽進去,就如同鑽進一個大的睡袋中,通常一個營帳可容四人躺臥,但起火煮飯什麼的就得在營外另選地方。他們在山坳靠牆處支起高壓鍋,大雪山海拔高,氣壓低,不用高壓鍋根本煮不好食物,連水都燒不開。匆匆吃過午飯,隊員們又忙碌起來,他們要監測風向、風速、雲層聚集情況,觀測地形,定製明天的登頂路線,檢查雪融水的水質水況,觀察地表環境和地面植被生長。由於這支隊伍接受了多方幫助,在呂競男與各方聯絡的同時,各個部門也提出了幫忙實地監測氣候環境變化的要求。如今已經在半山紮下營來,他們本就準備監測氣候和地理條件,為明天的衝頂作充分的準備,所以順道也就答應下來。

“風向,東南偏西,上坡風。”

“風速,15米每秒,在逐漸加大中。”

“氣溫,零下2攝氏度,午後氣溫將持續降低。”

“氣壓,56。446千帕。”

“地表植物,目前可見雪蓮花莖、三指鳳毛菊,還有……無名的蕨類植物。”

“目前,我們在雪線以下,所處的位置屬凍土層,土壤樣品採集完畢,將測定土壤呼吸、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機碳礦化、土壤氮素礦化,土壤酸鹼度……雪線以上,肉眼估計三公里便進入積雪層,五公里附近進入雪霧籠罩範圍。目前峰頂情況不明,雪霧在向下蔓延,午後估計能下延五百米左右。”

“水質情況……”

在各方專家的指引下,這些資料都被彙報回各個部門。其餘情況被教授和岳陽用拍攝器械記錄下來,暫時無法用無線網路傳輸,資料將在下山後傳送出去。

一天忙碌,在太陽接近西沉時才結束基本調查工作。此時風速增加到22米每秒,氣溫陡降至零下15度,而這還是在雪線附近,隊員們心裡多少對明天的衝頂有了思想準備。

山坳內風勢平緩,火焰又提供了溫度,吃過晚飯,圍著篝火,呂競男向大家宣佈:“從氣象局同志傳來的訊息,明天天氣持續晴好,沒有任何對此次行動有影響的雲團在這附近形成,風速風向都將與今天持平。大家好好休息一夜,能不能成功就在此一舉了。只是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雪霧區籠罩的情況,這是我們要面臨的最大危險。”

見氣氛有些沉悶,胡楊隊長領隊經驗豐富,開導大家道:“大家難得聚在一起,我在這裡提前預祝大家明天衝頂成功。來,大家一起唱個歌吧,大家慶賀一下,我給大家起個頭,肯定都會唱的……”

營房內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這裡的人大多數的確是共過患難,同過生死,一次次相互提攜著從死神手中爬出來的,每個人都清楚並堅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