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教師月薪50—140圓,小學教師30—90圓。報社月薪一般為:主筆200—400圓,編輯40—100圓。舊式商店的店員月薪10—30圓,新式商店普通職員月薪20—40圓(1圓合今人民幣30元左右)。 30年代的上海作為世界金融經濟中心之一,號稱東方第一大都市、世界第三大都市(位於紐約、倫敦之後),生活費用不僅比北京高,也比日本東京高。 當時上海一個標準家庭(四五口人)比較高階的生活費用如何?魯迅1935年文章裡說過:在上海租界找一處帶院子的住宅(二三層小洋樓),租金每月100兩(銀子);巡捕捐按房租的百分之十四,共計114兩。每兩作1圓4角算,大約等於160銀圓。上海比較高階的生活費用每月約400銀圓以上,中等生活的費用每月約100銀圓,基本生活費每月約66銀圓。 當時資本主義世界出現長期的經濟危機,中國民族工商業得到發展繁榮的機會,沿海城鎮的市場有所進步,中國銀圓堅挺,在國際上的匯率升值。例如,1930年1月,中國1銀圓可以兌換日本74日圓,1931年初100銀圓=46日圓,1932年初100銀圓=69日圓,1933年初100銀圓=98日圓,1934年初100銀圓=115日圓,1935年初100銀圓=125日圓……中國推行法幣以後,大致上100元法幣可以兌換105日圓。總的說來,在上海一個月的平均生活費,在東京可以過兩個月。 30年代上海文化人的生活水準,一般收入要比北平低,而支出要比北平高(只有少數大學者、大作家的收入可以跟北平相比)。那麼為什麼在上海的文化人反而要比在北平的多,而且全國各地的文學青年源源不斷地湧往上海呢?因為上海是當時全國經濟文化中心,集中了魯迅、茅盾、郁達夫、田漢、巴金這樣的文壇鉅子;而且居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區,可以避免國民黨的專制鎮壓(國民黨政府不能進租界搜查和逮捕人),相對來說還有些言論、出版自由。另一方面,1927年4月以後國民政府遷都南京,1928年北京不復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所以文化人紛紛南下。 左聯成員的經濟狀況之一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於1930年3月2日成立,會員約50人,1936年初自動解散。 據胡風回憶,魯迅每月捐助左聯20圓。1933年8月以後,胡風擔任左聯的執行委員、宣傳部長,每個月定期到“公啡”咖啡店見到魯迅,這20圓就由胡風經手。1934年春胡風辭職,左聯黨的領導一度與魯迅失去聯絡。1934年深秋(10月下旬或11月初)陽翰笙、周起應(周揚)、沈端先、田漢在內山書店向魯迅彙報左聯的工作,“臨別的時候,魯迅從口袋裡拿出一張一百圓的支票,交給周揚。”(據夏衍《懶尋舊夢錄》)這就是魯迅為左聯支付5個月的贊助費。有時,魯迅還給予左聯額外的資助,例如為援救艾蕪出獄捐款50圓,向特科黨員吳奚如支援30圓,等等。 除魯迅定期捐助20圓以外,茅盾每月捐助給左聯15圓。據《胡風回憶錄》所載,這每月35圓(摺合現在1000多元)主要用作左聯內部通訊的印刷費。 那麼,一般左聯作家的經濟狀況如何呢? 據關露回憶:她在1932年春天加入左聯,記得第一次開小組會的時候,黨團書記丁玲同志出席。當時左聯同志都很年輕,除開在復旦大學當教授的穆木天比較年長一些而外,大都只有20歲左右到26、 27歲。因此,絕大多數人沒有成家,孤身住在一個小亭子間裡,用一個煤油爐自己做飯,上老虎灶買開水。也有的到最便宜的小飯館去買1圓錢6張的飯票(一頓客飯2角錢,買1圓錢可以優惠),或者吃12個銅元(相當4分錢)一碗的陽春麵(1分錢=3個銅元)。經常由於交不出房租被房東驅逐,吃飯是簡單便宜的伙食,有時還餓一頓飽一頓的。
抗戰前夕上海的文化人(2)
當時一斤雞蛋價值2角錢,也就是說2—3分錢就可以買一個雞蛋。這樣便宜的雞蛋,左翼文學青年有時也吃不起。 1934年間,關露曾在上海歐亞航空公司當一個小職員。後來知道特務發現她是左聯成員,要抓她,關露只好把這個月薪75圓的職位辭了。 葉紫加入左聯時,周揚派關露找他談話。葉紫房裡連一張書桌都沒有。關露見他用鋪板當桌子,坐在一張小板凳上寫東西。他已結婚。當時正是夏天,好些人都吃西瓜,但葉紫的孩子在吃菜瓜(菜瓜比西瓜便宜)。 1935年,聶紺弩主編的《動向》期刊在文藝界打響,不僅自己有了固定的收入,還將葉紫拉到報館當助手。葉紫得到月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