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動靜,趕來一看,但見郭安已然被人殺死在地。這一驚非同小可,急去回稟了執事太監,不敢耽延,回稟都堂陳公公,立刻派人查驗。又在各處搜尋,於柳蔭之下救了何常喜,鬆了綁背,掏出棉絮,容他喘息。問他,他卻不敢說,止於說:“捆我的那個人曾說來,叫我到三法司或開封府方敢直言實說,若說錯了,他明晚還要取我的首級呢。”眾人見他說的話內有因,也不敢追問,便先回稟了都堂。都堂添派人好生看守,待明早啟奏便了。
次日五鼓,天子尚未臨朝,陳公公進內請了安,便將萬代壽山總管郭安不知被何人殺死,並將小太監何常喜被縛一切言語,俱備奏明。仁宗聞奏,不由地詫異道:“朕之內苑,如何敢有動手行兇之人?此人膽量也就不小呢。”就將何常喜交開封府審訊。陳公公領旨,才待轉身,天子又道:“今乃望日,朕要到忠烈祠拈香,老伴伴隨朕一往。”陳林領旨出來,先傳了將何常喜交開封府的旨意,然後又傳聖上到忠烈祠拈香的旨意。
掌管忠烈祠太監知道,聖上每逢朔望必來拈香,早已預備。聖上排駕到忠烈祠,只見杆上黃幡飄蕩,兩邊鼓響鐘鳴。
聖上來至內殿,陳伴伴緊緊跟隨。正面塑著忠烈寇承御之像,仍是宮妝打扮,卻是站像。兩邊也塑著隨侍四個配像。天子朝上默祝拈香,雖不下拜,那一番恭敬也就至誠的很呢。拈香已畢,仰觀金像。惟有陳公公在旁,見塑像面貌如生,不覺的滴下淚來。又不敢哭,連忙拭去。誰知聖上早已看見,便不肯正視,反仰面瞧了瞧佛門寶幡。猛回頭,見西山牆山花之內字跡淋漓,心中暗道:“此處卻有何人寫字?”不覺移步近前仰視。老伴伴見聖上仰面看視,心中也自狐疑:“此字是何人寫的呢?”幸喜字型極大,看得真切,卻是一首五言絕句詩。寫的是:
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
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爐香。
詞語雖然粗俗,筆氣極其縱橫,而且言簡意深,包括不遺。聖上便問道:“此詩何人所寫?”陳林道:“奴婢不知。待奴婢問來。”轉身將管祠的太監喚來,問此詩的來由。這人聽了,只嚇得驚疑不止,跪奏道:“奴婢等知道今日十五,聖上必要親臨。昨日帶領多人細細撣掃,拂去浮塵,各處留神,並未見有此詩句。如何一夜之間竟有人擅敢題詩呢?奴婢實系不知。”仁宗猛然省悟道:“老伴伴,你也不必問了。朕卻明白此事。你看題詩之處,非有出奇的本領之人,再也不能題寫;郭安之死,非有出奇的本領之人,再也不能殺死。據朕想來,題詩的即是殺人的,殺人的就是題詩的。且將宰相包卿宣來見朕。”
不多時,包公來到,參見了聖駕。天子便將題詩殺命的原由說了一番。包公聽了,正是白玉堂鬧了開封之後,這些日子並無動靜,不想他卻來在禁院來了,不好明言,只得啟奏:“待臣慢慢訪查。”卻又踏看了一番,並無形跡,便護從聖駕還宮,然後急急乘轎回衙。立刻升堂,將何常喜審問。何太監便將郭安定計如何要謀害陳林,現有轉心壺,還有茶水為證。
並將捆他那人如何形相、面貌、衣服,說的是何言語,一字不敢撒謊,從實訴將出來。包公聽了,暫將何太監令人看守,便迴轉書房,請了展爺、公孫策來,大家商酌一番。二人也說:“此事必是白玉堂所為無疑,需要細細訪拿才好。”二人別了包公,來到官廳,又與四義士一同聚議。
次日,包公入朝,將審何常喜的情由奏明。天子聞聽,更覺歡喜,稱讚道:“此人雖是闇昧,他卻秉公除奸,行俠作義,卻也是個好人。卿家必須細細訪查,不拘時日,務要將此人拿住,朕要親覽。”包公領旨,到了開封,又傳與眾人。誰不要建立此功?從此後,處處留神,人人小心,再也毫無影響。
不料愣爺趙虎,他又想起當初扮花子訪得一案實在的興頭。
如今何不照舊再走一遭呢?因此叫小子又備了行頭。此次卻不隱藏,改扮停當,他就從開封府角門內大搖大擺的出來,招得眾人無不嘲笑。他卻鼓著腮幫子,當正經事辦,以為是查訪,不可褻瀆。其中就有好性兒的跟著他,三三兩兩在背後指指戳戳。後來這三兩個人見跟的人多了,他們卻煞住腳步,別人卻跟著不離左右。趙虎一想:“可恨這些人沒有開過眼,連一個討飯的也沒看見過。真是可厭得很咧!”要知端底,且聽下回分解。
第042回 以假為真誤拿要犯 將差就錯巧訊贓金
且說趙虎扮做花子,見跟的人多了,一時性發,他便拽開大步,飛也似地跑了二三里之遙。看了看左右無人,方將腳步放緩了往前慢走。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