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張璟統兵出征了,京郊送行的人很多。
張超特意從京畿調了近衛軍的一個軍兩萬人給張璟,近衛軍的裝備那是相當的耀眼,輕重騎兵輕重步兵還帶著炮兵,光是個輕騎兵就分了四種,重騎也有兩種。
兩萬人的一個軍,擁有騎兵六千,步兵一萬四。其中重步兵三千,炮兵一千。
那一件件明晃晃的板甲,把送行的百姓看的是熱血沸騰。而那些胡夷商人們,則看的是目瞪口呆。
不說全身包鐵的重灌騎兵、重灌步兵,就是那輕步兵,也是人手一件鋥亮的胸板甲啊。
這玩意,看著比過去的明光甲強多了。過去的明光甲,也就前胸後背兩個迴護鐵板,其餘地方有鐵鱗片的也有皮甲的。
可現在你看這胸板甲,前後各一片,皮帶一扣上,胸背都保護在這鐵板之內。那麼的鋥亮,那麼的結實。
“這大華朝太厲害了,居然連輕步兵都是鐵板甲啊,這得多少錢啊。”
不驚歎不行,哪怕是過去西方的兩大強國,羅馬和波斯,他們雖然也有重灌騎兵,但也沒有誰有這種板甲。更別說輕步兵都有鐵甲了,輕步兵在西方,其實基本上就是農兵了。
遇戰臨時徵召的農民,拿著最簡陋的武器,能有頂頭盔加一根長矛都了不得了。
可你看看人家大華朝的輕步兵,標配是胸板甲一套,加鐵索子甲一套,加罩袍、戰衣,還有鐵盔、皮靴,更有能防箭的絲綢披風。
武器方面,更了不得,人手一張弓這是標配,配上兩壺四十支箭。橫刀、短刀、匕首,刀就起碼三把。另外還會有一支長槍,還會配有手戟或者是短柄斧、鐵骨朵、鐵錘這種鈍器。
最讓那些蠻子們驚歎的還是他們居然普遍有兩匹馬。
一匹騎行,一匹馱裝備。馱的裝備包括帳篷、睡袋、毛毯、雨衣、繩索、工兵鏟、行軍飯盒、水壺、一個月的糧食,甚至還會有鹽油醋等。
這哪裡是去打仗,這是去野營吧?
更別說那些盾兵的大盾,弩兵的硬弩,火槍兵們的火槍,以及手雷等。
西方各國的精銳只有騎士們。
其它的輕步兵,幾乎都是農民。
可看看這東方帝國,人家不但有常備軍,職業軍隊,還有著如此好的軍紀,如此精良的裝備。
士氣如宏。
‘為那些可憐的新羅人百濟人悲哀,他們輸定了。’
“真想象不出,為何這大華朝如何強大富裕?”
許多胡人都對大華軍隊的裝備而震驚痴迷,在他們看來,這麼一頂鋥亮閃光的胸板甲,起碼得值五十個金索裡達以上了。
五十索裡達,相當於二十五頭牛。
這還是他們算的比較便宜的,畢竟西方的那些鐵甲,一套十來個金索裡達,但那鎧甲能跟大華的這板甲比?
哪怕只是胸板甲,不算是其它部件,這一件也能當西方普通鎧甲的五套以上啊。
西方一個裝備完備的騎士,全套裝備普通點起碼要五十索裡達左右。那都已經算是精銳無比,需要五百畝耕地和超過一百個奴隸勞作,才能維持的起騎士的裝備和日常訓練、作戰花費。
可人家大華,一個輕步兵,居然就比他們一個騎士的裝備還好。
一副胸板甲,五十索裡達。
三把刀劍一把長矛加把弓,這麼好的刀劍和弓,起碼也得五十索裡達吧。
還有兩匹馬,不得二十索裡達?
還有頭盔、披風、靴子,另外還有鐵索子甲等護具,怎麼也得再來個三十索裡達吧。
各種帳篷等,十索裡達。
隨便一算,一個輕步兵裝備花費一百六十索裡達以上?
價值八十頭公牛?
那裝備更好的重步兵呢?輕騎兵和重騎兵呢,甚至是那巨大的炮呢?
那些精明的泰西商人,都感覺自己算不過來了。
這哪裡是打仗,這是把全部家當都穿身上了啊。
要是俘虜一支華軍,扒下他們的裝備,這得發財啊。
不過許多蠻夷們並不知道,雖然大華將軍備出售到海外,確實賣的天價。不比他們計算的那些價格便宜多少,量大才會有些優惠。
可實際上,大華的軍械生產成本其實較低,低到一般人都不敢相信。
就比如戰馬和代馬的馬,大唐現在自己的代北、河套、隴右、青海、河西、西域、遼西、遼東等地都產馬,而蘇毗、漠北等這些草原上的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