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郡王府。
“文遠上次處理輔機的方法,某很欣賞,很大氣。”房玄齡在棋盤上落下一子。
“長孫相國也是一心為國,我能理解他。咱們都是為了大唐,也為了這個天下,若連這點容人之量也沒有,也不配坐在這中樞相位上了。”張超也跟著落了一子。
“我觀文遠這些年的行事,似乎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推動著貴族和工商階層的壯大?”
“是的。”張超毫不隱瞞,房玄齡是個相當眼光老到的人。他雖然平時比較溫和,可這位卻是有著火眼金睛的人。兩次玄武門之變的重人謀士,這樣的人張超從不敢小瞧。
“大唐若是和北周隋朝一樣,沿革不改,那麼房相以為,十四年貞觀和六年武德,會有什麼變化嗎?不管北周如何強大一統北方,也不管隋是如何強盛一統天下。其實周和隋都沒有跳出歷史的臼窠,永遠只能在中原打轉。哪怕有隋之開皇盛世,也難以持久。”
“頂多一二百年,就又要迴圈。我希望大唐能夠跳出這個臼窠,能夠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說來,隋雖強盛一時,可其疆域卻也不曾超過秦漢。細觀歷史,其實自周分封天下到秦一統天下之後,中原已經變的保守。我們一直在中原這個圈子打轉,北方草原胡族,世世代代心腹大敵,殺不絕剿不滅,每隔個百年左右,草原就要南侵中原,殺的江山變色。”
“中原的南方,蠻夷之地,也是反反覆覆的難以有什麼開拓。甚至連秦漢之時的交州等地,還老是丟失。”
“這一切是為何?”
張超頭也沒有回,“秦時起,中央集權讓中原王朝總能隔一二百年強盛一時。可卻也正是這個中央集權,讓中原難以強盛持久。”
房玄齡愣了一下,笑著搖頭,再下一子。
“你總能說出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比如你說的那個太陽地球月亮的說法,還有那個地心引力,讓人無法反駁。”
張超道,“我說的這些可不是歪理邪說,是有論據的。周分封天下,推行分封與宗法制,這才是維繫了周八百年天下的根本。其實自秦以還,千餘年曆史,儘可縮為一日。你看自秦始皇一統天下,然後是朝代更迭,亦或是外族入侵,基本上只是朝代姓氏的變遷而已,而表面上的國家典章制度和內裡的宗法制度,有多少實質的變更呢?”
“這一切的更源是什麼?是周公制禮和孔子的萬世師表。”
周人之異於商者,一是立嫡之制,由而生宗法和喪服之制。並由是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二是廟數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此數者,皆周之所以綱紀天下。
其旨則在納上下於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道德一團體,就就是周公制禮的本意。
而周禮,正是千百年來華夏王朝一直在遵循的一套基本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禮根本。
但到了隋唐,宗法制還在,分封制其實已經沒了。
殷人尚鬼,崇拜鬼神。殷商的權力更替,兄終弟及,沒有父死傳子,沒有嫡庶之分。這其實和草原上的部族一樣,一個父親有許多個兒子,傳到最小的弟弟後,是該幼子之子繼位呢還是兄長之子繼位呢,於是就容易起紛爭。
而從周公制禮開始,明確規定,父子相傳,先嫡後庶。確立宗法制度,使得權力的傳承同道德文化思想統一起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都以這套標準行事,從民間風尚到國家制度都是一致的。
從那個時候起,華夏曆經千百年,王朝更替,但是這套宗法制度卻沒有變,因為大家從小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思想。
此後孔家的儒家思想,更是成為漢以來,獨尊的學術思想。
儒家的思想,影響的是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是那些精英階層,是那些統治階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綱常人倫這些就是讓漢人思想統一的工具。
可以說,這一套思想也是有其作用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統一了天下人的思想,形成了大一統的觀念。哪怕再經歷戰亂、分裂,最終大家都還是認為都是漢人,都以統一為目標。
這在張超看來,也是居功自偉的。如果沒有這個統一思想,也許河北人就自稱為燕人,山東人自稱齊人,關中人自稱秦人,江南自稱吳越,江漢自稱楚人,蜀地稱蜀人等等。
沒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思想,廣闊的中原,早就分裂了。
歐洲比中原大不了多少的一塊地方,始終沒有統一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