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8部分

�言�2年之內交付第一批樣車列在了基本條款內。

必須承認,美國擁有極其強大的工業基礎。

因為M32是美國陸軍第一種採用模組化設計原理的地面主戰平臺,所以針對性改進工作非常簡單。嚴格說來,克萊斯勒公司只是系統總承包商,除了負責基礎平臺的開發與製造工作之外,還負責系統整合,也就是組裝工作。坦克的裝甲由巴斯鋼鐵集團提供,火炮部分由通用電器公司旗下的伯里茲公司提供,觀瞄系統由愛立信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負責,其他的行走機構、動力系統等等都有專門的公司負責。也就是說,改進的時候,負責各系統的公司只需要遵守介面規範(某些系統需要保證尺寸不做太大變動),不用考慮太多,並且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決定對哪些系統進行改進。

這也是DZ…31系列主戰坦克與DB…30系列步兵戰車的設計思想。

由此可見,M32的基礎設計思想不比DZ…31差,只是在各自系統上,特別是最關鍵的防護、火力與動力自系統上不如DZ…31。正是如此,在制訂改進方案的時候,美國陸軍提出的要求非常明確,那就是按照火力、防護與機動的順序,優先確保火力,然後是防護,最後才是機動能力。

機動能力不是大問題,美國有3家企業可以生產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軍用超導電動機(關鍵還是看功率密度,即功率與質量的比值),按照1輛坦克配2臺電動機來算,M32的機動能力不會比DZ…31差多少,基本上旗鼓相當。因為美國陸軍沒有提出過高的防護耍求,只是讓克萊斯勒公司採用巴斯鋼鐵公司開發的合金裝甲,並且在戰鬥全重範圍內合理分配裝甲,所以很難在防護能力上超過DZ…31A。按照美國陸軍的想法,防護上不去,就得在火力方面趕上對手,絕不能吃虧。

正是如此,M32的改進集中在了火力上。

如果不是貝里斯公司在開發螺旋電磁炮的時候遇到了技術難題,導致整個專案三次被椎遲的話,以及美國陸軍急於想要得到一種能夠與DZ…31抗衡的主戰坦克,M32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種裝備螺旋電磁炮的主戰坦克。

嚴格說來,軌道電磁炮僅僅解決了電磁炮的有無問題。

要想讓電磁炮完全取代火炮,乃至戰術導彈等等武器系統,只能把希望寄託在螺旋電磁炮的身上。

原因很簡單,軌道電磁炮的缺陷太多了。

別的不說,軌道電磁炮的效能就很是問題。

因為在使用的時候,高達數萬、甚至數十萬安培的電流需要從彈藥經過,所以軌道電磋炮所使用的彈藥必須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在電磁炮的輸出能量還不是很大的情況下,這個問題還比較好解決,比如採用導電率比較好的金屬,增強電壓等等。隨著電磁炮的輸出能量越來越大,普通金屬不再是良好導體,增加電壓的成本更高,所以必須採用超導體。為了降低費用,共和國的彈藥工程師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彈體中間設一條超導通道,或者在炮彈的表面附設一層超導體(前者適用於坦克炮等對射程要求不高的電磁炮,而後者適用於艦炮等對射程要求很高的電磁炮)。可是不管採用什麼辦法,超導體都非常昂貴,導致炮彈價格昂貴,而彈藥又是大規模消耗物資,往往會讓軍隊不堪重負。

如果不讓電流經過彈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這就是螺旋電磁炮。

在騾旋電磁炮中,電流在螺旋線圈內流動,產生一個向前推動的磁場,因此只需要彈藥本身就是磁體,就能在碰場的推動下做加速運動。因為不需要扮演導體的角色,所以炮彈甚至不需要與炮管接觸,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炮管的使用壽命。總而言之,螺旋電磁炮有很多優勢,卻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點,那就是能量利用效率不高。因為這是基本缺陷,所以不管怎麼改進,螺旋電磁炮的能量利用效率大概只有軌道電碰炮的十分之一。在電力系統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優先發展軌道電磁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隨著供電裝置效能提升,在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的情況下,重點發展螺旋電磁炮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問題是,能量利用效率不高,導致在同等輸出能量的情況下,需要更大的輸入能量,也就加強了系統負擔,導致整個系統變得更加複雜。事實上,這正是螺旋電磁炮遲遲無法面世,無法正式裝備部隊關鍵問題。

用不了螺旋電磁炮,美國陸軍只能選擇輸出能量更大的軌道電磁炮。

實際上,提高穿甲能力也不是什麼難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炮彈的穿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