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3部分

這樣的威力,頂得上一枚小型核彈頭了。

有必要使用威力如此巨大的炸彈嗎?

裴承毅沒有馬上做出決定,因為特種炸彈是常規武器,不是核武器,用不用,不由他決定,而是由戰鬥情況決定。

比起讓39軍的近4萬名官兵、以及空突171旅的幾千名官兵流血犧牲,裴承毅絕對不會在乎一座印度城市的存亡。

離開戰術指揮中心前,裴承毅讓袁晨皓根據新的計算結果制訂打擊計劃。

袁晨皓盡到了前線副總指揮的責任,在裴承毅離開前提出建議,讓39軍做最後一次努力,如果不能說服印軍投降,再使用特種炸彈。

裴承毅沒有否決這個建議,因為他也不想惹上麻煩。

決定加爾各答命運的不是裴承毅與袁晨皓,而是印度人。

只要印軍投降,不但39軍與空突171旅的將士將得到解脫,加爾各答與豪拉的近百萬印軍官兵也將得到解脫,上千萬加爾各答的市民將獲得生存的機會。

印軍會選擇投降嗎?

裴承毅不抱多大的希望,如果印軍打算投降,就不會等到現在。

袁晨皓保留了最後一線希望,因為他覺得印軍沒有別的選擇。

傅衛民更加樂觀,因為他目睹了特種炸彈的威力,印軍也目睹了特種炸彈的威力。

卷十 龍騰九天 第123章 暗中角力

18日清晨,堅持了6天的印軍全線崩潰。

7點30分,豪拉的4個印軍師(其中2個為二線師,2個為預備師)豎起白旗,向39軍繳械投降。

這些印軍不是不戰而降,而是在抵抗無果之後選擇了投降。

從17日夜間到18日天亮前,守衛豪拉的印軍按照計劃對進入市區的39軍主力部隊發起反擊。因為傅衛民提前讓進攻部隊就地防禦,所以印軍發起反擊的時候,面對不是毫無準備的對手,而是39軍的鋼鐵防線。更重要的是,加爾各答的印軍沒按計劃提供支援,豪拉的印軍孤軍奮戰,拼光了最後一點鬥志與士氣。

天亮前,印軍主動停止進攻。

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都頂不住39軍的進攻,攻防轉換後,印軍不但無法突破39軍的防線,還在反擊中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在傷亡比例超過七成的情況下,豪拉的印軍不得不選擇投降。

他們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選擇投降並不是可恥的事情。

39軍開始收容戰俘的同時,蘭契方向上的第三集團軍全面崩潰。

雖然第三集團軍是印軍主力部隊,沒有受到城市的牽制,也沒有面對實力強大的重灌甲軍,但是與豪拉的印軍相比,第三集團軍的轉圜餘地更小。

在空降153旅的陣地上拼得太狠,導致第三集團軍的戰鬥力降到最低限度。

更可怕的是,幾個主力師拼盡全力都沒能幹掉一個空降旅,使第三集團軍計程車氣嚴重受挫。撤退前的那個晚上,為了加強進攻,第三集團軍甚至出動了督戰隊,用槍口逼著士兵發起衝鋒。為了穩住軍心,還在前沿陣地上處決了幾十名臨陣脫逃計程車兵。這一行動,從根本上打垮了印軍官兵的戰鬥意志。雖然第三集團軍的將領知道不逃就是死路一條,但是包括大部分基層軍官在內的絕大部分印軍官兵都認為,除了逃跑,還可以選擇投降。

撤往本杜途中,大約兩成士兵當了逃兵。雖然還有八成計程車兵跟著軍官前往本杜,但是到達本杜的時候,第三集團軍的軍心已經徹底渙散。包括部分師長與團長在內的大部分軍官不贊同繼續向賈姆謝德布林前進,主張留在本杜。因為意見不統一,第三集團軍在本杜多停了幾個小時。

雖然對第三集團軍能否突圍沒有多大影響,因為第三集團軍到達本杜時,21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賈姆謝德布林,在賈姆謝德布林與本杜之間建立了防禦陣地,但是絕大部分軍官不贊同繼續撤退,表明上層軍官中也有人支援投降。即便沒有明說,留在本杜的目的就是“創造”投降的機會。

留在本杜就能投降嗎?

統一意見後,第三集團軍離開了本杜,繼續向賈姆謝德布林前進。

因為主帥堅決反對投降,認為到達賈姆謝德布林之後,第三集團軍就能南下前往奧里薩邦,在南面獲的補給與休整,恢復戰鬥力。而絕大部分軍官認為第三集團軍不可能到達賈姆謝德布林,更不可能進入奧里薩邦,即便到了奧里薩邦,也會遭到36軍與37軍圍攻,所以在行軍途中,各部隊開小差的現象非常普遍。不是